“全县390所中小学的班班通、智能广播系统等都配备到位,开通1000千兆的教育视频资源平台,建成36万册电子图书馆,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接入10兆光纤。”在上饶县采访时,该县教育局介绍全县基本上形成了天、地、人三网合一的局面。

  依靠“一人一粉笔”,在离县城7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教书30余载的官金花老师,近年来学习新媒体的热情高涨。

  “在我们县,像官老师一样,50多岁还在努力学习打字,使用新媒体的山村老教师还有很多。”江西省上饶县教育局副局长刘田旺介绍。自成为“智慧校园”区域推进试点县以来,上饶县加快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家校之间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盲点,以“ ”是一个基于微信平台的智慧校园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建立一个涵盖家长、学生、老师、学校等与学校相关的所有主体在内的管理服务平台。

  上饶市委常委、副市长,同时也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的任友群向记者介绍:“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上饶县的探索表明,贫困县域的教育信息化必须以‘低成本、低门槛’为要求,立足实际、扎实推进。在互联网时代,由政府和优秀企业合作推广基于移动端的、以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社交应用为搭载平台的各类教育信息系统,是当下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解决方案。”

  现场会培训促进全覆盖,教育资源联盟同步共享

  自“智慧校园”开展以来,迅速覆盖了上饶县6000余名教职员工、20余万名家长与10余万名学生。是什么让“智慧之花”如此迅速地高密度、全覆盖?上饶县的答案是“现场会”“培训”。

  2016年9月22日,“智慧校园”全国试点地区现场会在石人乡中心小学举行。会上,该校团队就“智慧校园”电脑端、手机端及各种功能操作方法进行演示。全县中小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及教务主任等200余人实地观摩,以这所山村小学为突破口,该县各中小学组建精英团队骨干教师,一带三、三带九,对“智慧校园”消息通知、教师助手、教学服务、微官网等应用管理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培训。

  “此外,我们还在全县组建了17个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校。”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胡一萍介绍说,“由17个先进学校分别带3个左右的薄弱学校,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保证教师培训、成果交流、资源对接等。”

  记者在上饶县二小采访时,恰逢该校与农村的联盟校通过“未来教室”进行同步教研活动。在教室里,周凌云老师围绕“有效构建数学学习团队”展开教学,一旁的两块电子屏幕,一块屏幕放着幻灯片,另一块屏幕进行同步录制的同时还有3个联盟校的分镜头。煌固小学会议室里,该校正在同步听、评课的教师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言、提问,及时互动。

  “这样的教研活动,我们每周都会安排好几场。学校有3个农村联盟校,像煌固小学的老师,平日来一趟二小,都要一个多小时车程。要搞个大型的培训研讨活动,4个学校的老师根本没教室坐,现在通过网络教研平台一下子就解决了各种问题。”上饶县二小副校长林小英介绍。不仅如此,学校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空中课堂给各个联盟校的学生上课,“甚至可以为某个班级特制一个专递课堂”。

  家校沟通更便捷,“智慧之花”漫山野

  上饶县二小有在校学生4875名。“现在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只需要后台一点,瞬间几千名家长都能收到学校的通知。”林小英说,“现在,班主任不仅能在后台看到哪位家长没有阅读,还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传输,家校沟通更加便捷。”

  “方便易操作,家长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跨越时空地陪伴、见证孩子的点滴成长。”石人乡中心小学校长徐辉深有感触地说,该校80%以上学生是留守儿童,成为该试点的最大受益者。

  小震是石人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尽管班主任姜芬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想帮助他,甚至联系了远在异地的小震母亲,但依然收效甚微。借智慧校园刮起的“东风”,姜芬再次找到小震的妈妈,让她注册了“班级圈”。

  “班级圈是‘智慧校园’平台中属于我们班级的区域,只要注册了,家长就可以看到学生在校的各种动态。”姜芬说,利用这一契机,她鼓励小震的母亲通过微信平台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注与陪伴。“我每天都把他妈妈的留言和评论给小震看,虽然他没说什么,但可以看到他的眼眶已经湿润了。”姜芬介绍,一个学期过去了,小震不仅不再违反纪律,整个人也变得更加阳光开朗。

  “最让我惊喜的是,3月2日,小震竟然在我的课堂上举手发言了。”姜芬说,“随着智慧校园在我校的推进,我们班更多留守的‘花朵’在悄悄地绽放……”

  (本文有删改)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