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环浙行·教育信息化”采风记者一行来到孔氏南宗胜地——衢州,通过实地走访学校,一探其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浙江教育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贯彻实施选择性教育思想,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15年教育普及率达98.47%,全省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教育均衡县评估,27个县经认定基本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县标准,课程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改革等综合改革不断走向深化。

  日前,“教育环浙行·教育信息化”采风记者一行来到孔氏南宗胜地——衢州,通过实地走访学校,一探其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大数据让分数和排名

  不再“触目惊心”

  信息化技术究竟能给教育带来什么?学校里的大数据究竟怎么用?衢州市书院中学的探索令人眼前一亮。期末考试后,该校每位学生都收到了一份长达15页“私人定制”的“学业诊断分析报告单”。

  书院中学初二(4)班的江莹同学起初拿到成绩单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本半张A4纸大小的报告单怎么变成了厚厚的一沓纸?考试的成绩不就几个分数吗,怎么有这么多页内容?

  她好奇地翻开这份足足有15页的《成绩及各科知识点、能力综合评价报告单》,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图表:首先是传统的成绩报告单,有一个表格呈现了自己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这5门科目的分别得分以及总分,还有班级和年级排名、班级和年级平均分,以及班级和年级最高分;表格下面用柱状图,直观地呈现了个人的单科得分以及总分,与班级和年级排名、班级和年级平均分、班级和年级最高分之间的对比情况。

  而接下来的内容是她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各科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表,对自己在每一门科目考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做了具体分析。比如语文方面,报告单说她“语言运用”这个点“掌握偏弱,基础不稳,需要重点提升”,“写法分析”“主题理解”“行文思路分析”“文言翻译”“内容分析”这些方面“比较欠缺,但你有提高的潜力”,而其他的知识点都“掌握较好”。分析表下面还附有一个雷达图,让她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有欠缺,而哪些方面的表现超过了班级平均水平。

  最后还有一个个人能力层级综合评价表,呈现了自己识记、理解和应用这三方面的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是优秀、良好,还是一般。

  完整地看了这份报告单之后,江莹觉得,以前觉得“触目惊心”的考试分数和排名,在这里似乎变得没那么刺目和重要了,自己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和能力评价的印象和兴趣,比对分数强烈多了。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陆评价说,书院中学的探索“将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并反馈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分数呈现了更大的意义,是一项务实有效的实践”。

  让手机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具

  学校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让手机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具,提升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样的模式让教育无处不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院目前正在打造高水平“智慧校园”的办学特色,使用“云”桌面、电子班牌以及手机考试,向数字信息化校园发展,倡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合理的学习。

  记者来到衢州市工程技术学院时,不少学生正在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据了解,学校现已建设了完善的学科考试题库,每门课程的考试,系统自组卷生考试二维码,学生只要扫一扫,就可参加在线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在线生成成绩。

  校长郑天顺说,学校有个题库,平时是对学生开放训练,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要扫一扫,就会自动生成一份试卷,学生开始考,考完之后点一下确认,会自动生成一个分数,分数生成之后,会自动登记到学生的学习成绩里去,就完成了。座位边上的两个学生试卷不一样,可以避免学生相互对卷子,同时考试的时候系统是退不出去的,一退出去就默认交卷,成绩无效。郑校长还说,使用手机考试系统,曾经发现过学生有两个手机的情况,因此现在监考和以前监考就有了不同。

  学校将一堂完整的课按教学要求模块化、碎片化、细分化,实训老师可以利用手机终端将现场拍摄的视频共享到学校的工程云空间内,供学生实时学习参考,实现学生精准学习。

  此外,工程技术学校建立了 ,学生就可以通过笔记本终端,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目前为止,“四叶草”平台上,发布的课程资源已达1000多个,学生借助终端上传作业300多份。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