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创新。要以理论创新为引领,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抓手,以应用创新为落脚点,不断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暨第十届国家督学聘任工作会上,提出今后我国教育发展主要面临“四个着力”。即:着力提高质量、着力促进公平、着力改善环境、着力优化结构。这“四个着力”充分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新阶段特征,符合教育实际和教育规律,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我认为,“四个着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两者也是营造公平优质的教育改革发展新生态的重要指标。

  陈宝生部长在判断我国教育发展所处的形势和发展阶段时指出,向外看,主要看新的全球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的挑战。要看到当前我们面临着随全球化科技革命的新突破、新理念、新课题而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深度渗透到社会各行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信息化浪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变革。同时,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质量和公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课堂,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供给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变得更为快捷方便,而互联网和云计算则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持平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必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创新。要以理论创新为引领,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抓手,以应用创新为落脚点,不断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来说,首先应当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具备21世纪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型人才。教学理念上要从“老三中心”向“新三中心”转变,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次是环境创新,改造传统教学环境,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学区。再次是内容与方法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呈现形式、传输方法和服务模式,形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与教的先进教学方法。再其次是教师能力创新,打造技术、艺术、学术深度融合的全新教师能力体系,培养一大批既具备扎实学科专业知识,也具备优秀教学技能,还具备良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数字教师”。最后是评价的创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加快了量化研究进程,精确的信息让质量评价数据化、直观化变为可能。要加强对学习过程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改变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形成面向过程的评价机制。以数据说话,科学进行督政、督法、督学、督事。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高位公平

  陈宝生部长明确指出:促进教育公平,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在高等教育突破,重视抓好条件保障,提高教育供给水平,拓展教育新形态,将与公平相关的教育政策落实到位,让老百姓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借助教育信息化,要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公平问题,促进高位均衡。不仅仅要开齐课,更要开好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包括 技术,来服务于教育的精准扶贫。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专项工程,来满足高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运用信息化进行精准扶贫大有可为。

  华中师范大学在四川凉山州的西昌市和盐源县以援建方式建设了三个数字化教学试点学校,专门为凉山彝族地区的中小学生开发出双语(汉语与彝语)双轨课堂教学系统,有效提高了当地学校的汉语教学水平。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该校已经在湖北省咸安区和恩施州等地形成了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与改进的新常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华中师范大学根据“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引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东西部高校联盟、“两岸四地”开放共享课程,牵头成立湖北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合力建设和使用多元共享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别连续7个学期和5个学期向全国教师网联成员高校和湖北教师网联高校开设远距离视频直播课堂,同时接收其他成员高校的实时授课视频。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互通共享,解决了高校之间课程资源短缺问题,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供给。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