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今年年初,我国着手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教育部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教科院和上海教科院,上海教科院研究文本,中国教科院研究实施意见。其中,我负责研究国际社会的教育共识。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今年年初,我国着手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教育部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教科院和上海教科院,上海教科院研究文本,中国教科院研究实施意见。其中,我负责研究国际社会的教育共识。

  共识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都关注惠及全民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一是教育的公平,它已经由基础教育向下延伸到了学前教育,向上延伸到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未来将走向普及化,教育公平的外延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二是教育公平由主要覆盖儿童拓展到覆盖成人和全人。三是未来的教育公平是均衡、优质和全纳,不仅关注机会公平,更加关注过程与结果的公平。

  共识二,关注教育质量,完善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为所有儿童,为全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这意味着要重构教育质量的内涵,从关注考试成绩转向聚焦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关键词。第二,还要通过标准来引领课程和教学改革,关注结果的同时追踪过程的质量。第三,关注教育评估与监控方式的变革,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第四,教育中人的价值不断凸显,技术的应用和教师的培养日益成为区域与国家教育政策调控的重要方向。第五,在质量观变化的引领下,各个国家都在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和环境。

  共识三,构建开放的教育体系,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一是教育服务供给的开放化,如民办教育、公办教育中的PPP模式。二是信息技术正在打破学习和教育的壁垒,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分享性,已经并将成为未来促进学习发生的重要途径。三是建设个性化、弹性、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成为各国共同的路径选择。四是国际间和全球性的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分享。

  基于这三大教育共识,我想我们的教育既要聆听学生的心声,也要顺应国际教育的共识(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学以致用、优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管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者唐晓杰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章根据其在“顺势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整理。)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