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传统的黑板,只用一台电子白板一体机和数台平板电脑,教师像导游一样带着学生畅游书海、玩转课堂,学生除了接受教师共享的课件外,还能通过云课堂的论坛板块自由讨论,不时还会收到教师的“大拇指”表扬……日前,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节开幕,集传统课堂讲授与酷炫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华大版慕课”,在该校8号教学楼智慧教室上演。

  不需要传统的黑板,只用一台电子白板一体机和数台平板电脑,教师像导游一样带着学生畅游书海、玩转课堂,学生除了接受教师共享的课件外,还能通过云课堂的论坛板块自由讨论,不时还会收到教师的“大拇指”表扬……日前,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节开幕,集传统课堂讲授与酷炫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华大版慕课”,在该校8号教学楼智慧教室上演。

  面对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华中师范大学借力信息化杠杆,将信息技术的触角延伸至课堂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变技术驱动为应用驱动,有效实现本科教学改革的四个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专业教育为主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课外相结合转变,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头脑风暴打造“数字化教师军团”

  “网络答疑使我的工作量变得极大,有一次,一名同学让我描述一个图表,我恨不得把手从网络中伸过去给他画出来。”在一次青年教师沙龙上,教师蔡琳的吐槽,让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感触颇深。

  教育信息化,如何顺利“爬坡过坎”?作为国内教育信息化第一批改革试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将信息化、国际化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两只翅膀。

  “首先是观念,刚开始很多教师仍停留在原始的教学基础上,缺乏对在线教育充分认识。”杨宗凯坦言。

  自2013年暑假起,华中师大集中对全校各教学院长、教学骨干开展头脑风暴式培训,大家边充电边讨论,碰撞火花,凝聚共识;2014年,该校的培训再次升级,遴选50余名种子教师赴美研修。

  4年来,该校共组织培训教师1500人次,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比例从27%增长到79%。如今,充电后的“数字化教师”群体,已成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同时,为实现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该校不仅建立了新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还在全校开展教学创新奖评选,对突出教师予以重奖;为提高95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校已连续两年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培养其问题意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真正变“教室”为“学堂”。

  “混合式”教学,课堂“变脸”

  10月12日,华中师大8号楼,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刘旻的“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课格外热闹:课上,学生们纷纷当起“记者”“新闻发言人”“主编”,各司其职地办起课堂日报、微信公众号,有模有样地举办模拟新闻发布会、进行“暗访”等;课下,刘旻不仅和学生讨论微博、知乎、果壳等网络上最受关注的社会、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还将海量优质的课程资源和相关链接共享在云平台和教学空间,供学生“充电”。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刘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 上,她还组建团队研发了一款新的课堂互动应用工具——“微助教”。该工具可供师生在课堂中进行实时签到、答题和交流讨论,弥补了传统课堂知识拓展有限、师生互动少等不足。目前,“微助教”已申请了两项专利,吸引全国上百所高校10万多名粉丝关注。

  信息技术“活水”进课堂,昔日的课程学习也焕发出新的魅力。2013年,华中师大研发启用“云课堂”一体化学习平台和移动客户端,要求1800余名教师开建个人教学空间,教学空间里提供课程大纲、教学日历、PPT、教学视频、习题库以及其他拓展资源,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向课外延伸,打破时空限制,让知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学生们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在教学中运用一点信息技术并不难,难的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杨宗凯看来,信息技术之于本科教学改革,并不是用技术去强化传统教学,而是用技术去引领教育体系变革,不仅让线下授课与线上自主学习无缝对接,而且实现信息技术、学术教研、授课艺术间的同频共振。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