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有些改变,我们已然感同身受,有些则仍处于蛰伏期。中老年一代往往对一些新变化忧心忡忡,而新生代却乐此不疲。在科技的引导下,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法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史家米歇尔·塞尔年已八旬,却以敏锐的头脑捕捉到了当今时代正在发生的巨变。在《拇指一代》(米歇尔·塞尔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他将科技发展融入哲学思考,预测未来社会将会出现“新人类”。塞尔指出,“新人类”产生于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世界,依靠数字技术,新的一代能够与世界实现自由链接,而借助科技的进步,新人类的认知方式和诸多领域将会获得空前的解放,从而完成人类文明的突变。他还大胆断言: “新人类”的变化,将比任何一次人类演变史中出现的变化更巨大,是一次断层式的变化。这场变革,要求年轻一代必须重新建构一种崭新的社会秩序、生活形态以及认知方式。这将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而众所周知,这种变革正在进行,并且有些变化已经形成明显趋势。

  米歇尔·塞尔用生动而不失理性的语言告诉我们,随着网络的普及,“新人类”,也就是拇指一代已然成长、生活在新的环境之中,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比如,和以往相比,他们赖以生存的时空环境具有极大的伸缩性。他们对自然界的亲近,不再是从小生活在与动物亲密接触的场所,而代之以养宠物或借助各种媒介去了解认知动植物及其习性。他们很少有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他们与外界的关联发生了断代似的变化。“新人类”处在一个天涯咫尺的拓扑空间,一切远在天边,却又触手可得,尽在掌中。他们人虽在此处,借助网络,却似乎无处不在。正如现在中国的“90后、00后”,他们在互联网的熏染下长大,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能力超强。他们推崇娱乐至上,审美观和人生价值取向与以往时代的人们相比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更加个性化,崇尚一些新的社会思潮。称他们为“消费时代和技术时代的宠儿”可谓恰如其分。

  他们的语言也与上一代产生了严重的隔阂。但凡经常使用网络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旧有的语言已不断受到冲击,新的网络表达不断涌现,但随后有些又会迅速消退,很快被新的热词取代。某些网络新词俨然已成为“新人类”专属词汇,因为某一网络事件,一些新词、热词或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表达得以快速催生。有些热词并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规范,但却又如此风行,一度使用频率极高。不过,很多网络用语生命力极其短暂,犹如昙花一现,转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的出现,似乎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昭告,我曾经来过,我来就是为了刷存在感。“新人类”是催生网络新词、热词和追捧网络新表达方式当之无愧的主力军。由于网络的便捷,他们还经常使用表情图片等更为生动有趣的形式来代替语言功能与人沟通交流。在“新人类”的时代,语言产生的规律似乎也有了新的变化。新时代语言形式的变化发展,也向语言学家提出了挑战。

  米歇尔·塞尔还从认知科学出发作出如下断言:通过网络的常态化使用,“新人类”所受到的大脑刺激是不同的,长此以往,他们的大脑也将与以往人类完全不同。具体将会有怎样的不同,或许应当成为当今医学界急需加以关注和进行持续性研究的一项新课题。

  随着信息与资讯载体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普遍性的新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随着技术的变革适当调整,以更好完成教育的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对于当前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体会尤深。随着移动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学生获取知识已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输入关键词,点击搜索引擎,相关信息知识乃至历史渊源毕现,全面而又迅捷。只要足够主动,学生获取知识似乎可以不需要教师引导,也不再受教室、图书馆等空间条件的限制。正如米歇尔·塞尔在《拇指一代》中所说:知识正在更加客体化、民主化,以往那些掌握了众多知识话语权的专家、权威们在公众面前的威望在逐渐倒塌并将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教师的职能虽然从本质上说,是将已有的知识传承下去,但是,现在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不了更多的兴趣,听课效果差,和教材中枯燥的专业名词相比,形式多样、信息流动快捷、新潮时尚流行的网络表达更吸引学生。在和智能手机等移动数字产品的较量中,教师的魅力正在日益缩减。未来的教育该走向何处?教师该怎样调整才不至于被新时代“遗弃”?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哲学家需要关注的话题。

  放眼望去,科技引领互联网为先锋的世界性变革正在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不论在法国还是中国,变革一刻未停,它正在引领人们去往一个我们未知的“美丽新世界”。究竟互联网技术的变化会怎样影响人类社会,是同以往的每次变革一样,最终推动整个人类的进步,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将人类世界引向毁灭?《拇指一代》的作者米歇尔·塞尔以其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感知力和时代责任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乐观的回答。“新人类”应当不辜负这个良好的愿望,并奋力承担起所肩负的时代责任。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