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由此引发人们的思维模式、交往形式以及操控方式等出现质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互联网+教育”将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我认为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表现。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由此引发人们的思维模式、交往形式以及操控方式等出现质的变革。随着“ 教育”将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我认为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表现:

  就学校环境而言,不再追求高大上,而是追求智能化、人性化、场景化。学校处处都有学习的资源,每地皆为学习的场所,学校将是一个智慧的学习空间。同时,学校面积的大小决定不了学生的多少,质量的优劣。

  就教学组织形式来讲,以自主选择的学代替了传统的既定式接受性学习。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组织学习,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课程安排,更适合学生个体的需求,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固定的课程节奏来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的进行自主学习或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作为教育者,将来谁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谁对资源处理能力强,处理的好,并能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谁就占有更多的优势。

  就师生关系而论,信息技术引领的未来教育,使教师由原来场上的 “主演”转变为场上或场外的“导演”。教师的“教”和“育”将更加注重教方法,育兴趣,将更加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凸显出教师作为指导者、管理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的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和方法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师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对学生是否真正付出爱心,决定了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能不能学得更好。

  就学生学习的场所推断,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将转变传统的教室观,教室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学生的学习时间将变得更加灵活,学习空间将变得更为广大,不同视域内的学生可以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学习和交流。学校不仅要建有多功能的实体教室,还要建设网络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每一学段,每一门学科的指导教师也不再唯一,甚至于一节课的老师会有几个。学生自主选择权会进一步扩大,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可能。

  同时,学校的开放度也将进一步扩大,学校与家庭、社会、师生的交流形式将不再机械、单一,而是平等的参与。家长和家长、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学校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会更加方便灵活。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实时了解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实时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从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注乃至主动参与,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将出现质的变革。届时,教育人真的是“压力山大”了!

  据此,我以为我们教育人要及时更新观念,主动对接,积极作为,顺应大趋势,谋划大发展。

  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实现由管教育向办教育转变,办能满足人民满意愿的教育,办能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教育,办能满足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改变那种管学校既办教育的狭隘教育观。把教育放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规划,把学校放在社区建设大环境里区谋骗布局。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要突出引领,鼓励创新,抓好规范。在资源的生产和配置上,要提高效率,提升档次。在学校的建设上,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水准如英特尔的未来教室、电子书包、校园无线网全覆盖、移动图书馆等。同时,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尤其是优质师资队伍的建设,突出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

  作为教育的行动者,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思想。修师德,练本领。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价值追求根植于实际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自我超越。

  作为教育的协作者,随着政府购买服务的推行,要主动对接教育,帮助教育提升技术水平,加快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程度与进度。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价廉质优的服务促进教育的发展。

  作为教育的参与者,无论是媒体工作者,还是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都要客观地评判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准确把脉,善意提醒为宗旨,把对教育的偏颇指责转变成帮助教育自我完善与提高。在营造教育环境,鼓励创新,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家教水平上多做文章,下真功夫。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亲身感受孩子的变化和成长,在平等协商的对话环境中体验子女教育的快乐。

  总之,信息技术引领未来教育是大势所趋,所带来的变革毋庸置疑。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行动者,还是教育的协作者、参与者都要树立“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这一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树立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务实工作,敢作善为,在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中提升自己,用实际行动推动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孙致庆 作者单位铜陵市第二十中学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