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随着人类迈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大爆炸,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应的要求人的学习速度也需加快。“快”成了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主宰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甚至一向沉静的教育领域,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孕育出翻转课堂、慕课、在线教育、移动教学等新事物,一下子热闹起来。
会议现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随着人类迈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大爆炸,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应的要求人的学习速度也需加快。“快”成了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主宰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甚至一向沉静的教育领域,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孕育出翻转课堂、慕课、在线教育、移动教学等新事物,一下子热闹起来。近来,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全民科学素养的大背景下, 运动大跃进的势头,需要适当放慢脚步,听听走在前面的专家和实践者的经验和反思,这样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余胜泉:STEM+,回归跨学科整合的本质
余胜泉教授演讲
大家对STEM已经很熟悉,它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概念的简写,但是应该如何理解STEM、STEAM和创客这几个相似的概念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教授认为,STEM是一个偏理工的多学科交融的领域。它的诞生满足了跨学科整合的需求,因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有一种共通性和互补性的关系,在解决实际生活和生产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几个学科的知识。而STEAM是在STEM的基础上增加一个“A”,即艺术(Arts),意在强调不忘关注人文和社会学科。并由此引发多个STEM的变式,比如STREAM、STEAM CLASS等。
就这种现象,余教授认为STEAM的表述是一种误导,因为STEM的本质是跨学科整合,而不是加一个或者几个学科那么简单。他指出目前很多中小学校把STEM教育搞成了职业教育,或者大学预科教育。因此他提出“STEM+”这个新概念,意在回归STEM的本质,在众多孤立的学科中建立桥梁,使零碎知识变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为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
谈及“STEM+”和创客的关系,余教授认为“STEM+”更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创客是“STEM+”很好的载体。创客强调实践,可以使创新点子落到实处;创客强调分享,是“STEM+”的动力源泉。同时他警示大家,过分关注技术的炫酷,缺乏科学的教育设计,缺乏基础性学科知识的融入,只会让创客成为学校的秀场。应该运用知识地图技术,将系统的知识结构与“STEM+”活化知识的优势结合起来,让真正的创新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
李象益:将STEM教育放大到科普教育领域
李象益教授演讲
李象益先生是原中国科技馆馆长,也是中国首位获得有科普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卡林加科普奖”获得者,他将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放在宏观的科学教育范畴中,分享了世界科普教育新走向与创新思维,对STEM教育工作者极具启发意义。
现在带着孩子去科技馆的人越来越多,而重要的不是孩子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学会思考和提问。李教授说,美国探索馆提出一个观念,“创造你的问题,探索你的答案”。同样,他认为中国的科普教育应该从过去告诉孩子是什么的阶段,过渡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答为什么的新阶段,即从认知层面上升到元认知层面。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在李教授看来,科普教育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因此需要重视开发培育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特色活动,促进科普的深度教育。
改变学习方式,才能促成教育的进步。目前全世界正在掀起一场由创造力和想象力引领的学习革命。据李教授介绍,国外先进科学教育理念是主动学习、过程教育和科学实践循序渐进。
李教授表示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是科普教育的职责所在,这与STEM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对STEM教育来说,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创造力素养,核心观念是跨界思维。
项华:STEM能力培养的主要困难是老师
项华教授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项华教授,提出“数字科学家计划”,致力于探索提升青少年STEM能力的行动方案,在科学教育与传播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项华教授认为STEM教育不是四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学科的整合,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客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客教育是指创客文化,狭义的是指基于电子的创客教育。
计算机影响教育的两种方式分别是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计算机重构教育,其中重构教育意味着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模式,但现实是只停留在辅助作用的阶段。难怪乔布斯曾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的令人吃惊”。
项教授表示信息化的发展为计算机重构教育提供了契机,并结合信息技术提出培养STEM能力的四点策略,包括将搜索引擎和探究作为学科融合的利器;基于项目式学习,创新学科与跨学科教学模式;借助学校创客教育架起学生与社会消费和生产的桥梁;加强教师的行动培训策略。
其中他认为STEM能力培养的主要困难是老师,因此他进一步提出“数字科学家计划”,其特点是专家引领、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数据探究理论等,在数字化环境中对教师进行科学能力的培训。
(本文根据“2016年STEM+创新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的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