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得知,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已于6月27日去世。对于熟悉他的人不必多解释,大家对这位未来学巨擘以及他的未来三部曲《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都耳熟能详,并且深受其影响。对于不甚了解他的人来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就曾预言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或服务)社会,并且他预测到未来电子邮件、计算机、网络聊天等技术将会普及,他的大多数预言都已成为现实。在托夫勒生活的年代,这些预言简直是天方夜谭,而现在却成为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现实,这或许就是托夫勒和未来学的伟大之处。

  近日得知,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已于6月27日去世。对于熟悉他的人不必多解释,大家对这位未来学巨擘以及他的未来三部曲《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都耳熟能详,并且深受其影响。对于不甚了解他的人来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就曾预言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或服务)社会,并且他预测到未来电子邮件、计算机、网络聊天等技术将会普及,他的大多数预言都已成为现实。在托夫勒生活的年代,这些预言简直是天方夜谭,而现在却成为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现实,这或许就是托夫勒和未来学的伟大之处。

  就像媒体在报道中说的那样,“托夫勒走了,世界依然活在他的预言里。”如今重新翻阅他的思想著作,依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未来气息。

  在教育领域,托夫勒的预言也同样振聋发聩。托夫勒曾说,“21世纪的文盲不会是那些能读能写的人,而是那些没有能力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人。”并且他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勾勒出他预想的未来教育蓝图。其中他提出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和“为未来而培养人”的观点,对当下教育仍有极大的警醒作用。

  带着时间倾向性理解教育

  托夫勒认为,每个社会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特定的态度,这种时间倾向性也反映在每个时代的教育上。

  在日复一日的农耕社会,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未来也会反复使用。托夫勒认为,在停滞不前的社会,对孩子来说最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就是用过去的技能武装他,因为这些技能恰恰是在那个社会的未来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因此,农业社会的知识主要通过家庭、宗教机构和社会学徒制进行传播。

  对于工业社会的教育,托夫勒认为,由于面对从前从未有过的情况,人们不得不花费越来越多的精力了解现在,于是教育本身的重心,开始从关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转移到关注现在。而且为了让孩子们适应一个全新的工业社会,适应重复的室内劳动、机器、噪音、集体纪律、拥挤的居住条件等工作环境,解决办法是建立一种模拟工业世界的教育体系。于是就出现了托夫勒称之为“工业主义制造的精巧的机器——大众教育”,它集合了大量的学生(原料),由教师(工人)在集中的学校(工厂)里加工其所需要的那种成人。

  如今,这种工业社会遗留下来的教育体制还在上演,在一段时间内这种教育模式对推动知识传播和普及,推动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优势明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等弊端日益显现。

  未来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托夫勒在当时就预见到这种教育的危险,因此他提出,为了避免培养“工业人”的弊端,避免未来的冲击,必须建立一种超工业的教育,并称之为“新的教育革命”。

  他所说的这场教育革命,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技术体系之上,即快速、易变和自动调节的机器执行例行任务,人则执行创造性的任务。这种新的技术体系与当下备受关注的 的研发初衷也是为了把人从机械、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然后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结合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的时代迟早会到来。那么在这种技术背景下,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未来教育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托夫勒预测,未来社会将不需要机械工作、机械服从命令的人,而是需要能做出重大判断的人,能在迅速变化的现实中做出敏捷反应的人,需要“骨头里都有未来”的人。为适应这种新的人才需求标准,托夫勒进一步推断,未来教育的目标将是提高人对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应对能力。

  当下教育热点已被托夫勒言中

  托夫勒预测到的问题确实是当下教育的顽疾,但同时他也给出了应对未来的策略,他认为教育制度的组织结构、革新教育的课堂和鼓励更注重未来的方针,将是未来变革教育的三个目标。其中,在教育的组织结构上,他对“进行教育的适宜场所是学校”表示质疑,提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和随时随地的教育将成为可能。此外,他预测到计算机、电子录像、全息照相等技术将对未来教育有辅助作用,并且有读者指出他曾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反观当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线教育、慕课、教育大数据等成为教育热词,不禁再次被托夫勒敏锐的预见性所折服。

  在未来学家的世界里,比已经发生的消息更重要的是预想的习惯。托夫勒认为这种习惯地想到未来的能力在适用未来中起关键作用,而教育理所应当的承担起培养这种对未来的好奇心和未来意识的任务。

  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