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客教育正在世界很多国家蓬勃兴起,我们需要更多推动创客精神进课堂,让青少年在奇思妙想中动脑动手,增强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也许就是放手更多一点、鼓励更多一点,让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敢于试错、敢于尝试不同想法。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学的未来、创新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在青少年,科普必须从娃娃抓起,从科学教育抓起。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沉痛经历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一个民族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它是这个国家自强于世界、这个民族进步于历史的根基。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兴起,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各主要国家倾力竞逐的大赛场。这是一场影响深远、影响国际发展格局的历史竞赛!

  这场竞赛需要强劲的“爆发力”,要求当代中国人令出即行、全力以赴。这场竞赛还需要持久的“耐力”,希望在我们的青少年、潜力在我们的青少年。

  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普及已成当务之急。教育是百年大计,绝不是“百年之后的大计”,在我国全面进入创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我们必须目光长远,始终把青少年作为科普工作最重要的对象之一,把科学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决避免“等一等、放一放”的思想。

  关键是要更好地顺应科学规律、创新规律和教育规律,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水平,把面向青少年加强科学普及的应有效果充分体现出来。

  科学教育要更加“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教育必须让青少年真正感受到发自内心的乐趣,感受到科学是有温度的、不是冰冷的,感受到科学并不“高大上”,并非让人“望而生畏、遥不可及”,科学就在大家的身边、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决不能把科学教育搞成枯燥的“方程式、计算题”。

  科学教育要更加“有料”。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需要“传道、授业、解惑”并重,既要注重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传递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进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让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青少年的自觉行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的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于一体的“素质教育”(STEAM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并丰富科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科学教育要更加“有生活”。真正的素质素养一定不是“灌输”的,而是在生动鲜活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领悟和积累的。也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 精神进课堂,让青少年在奇思妙想中动脑动手,增强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也许就是放手更多一点、鼓励更多一点,让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敢于试错、敢于尝试不同想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科学教育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