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孩子不出家门,第一次看到大海,听见涛声;跨越一湾海峡,两岸孩子同吟一首诗;歌声穿越千里之遥,高山藏歌飘进厦门同安课堂。这一切的实现,归功于同安区搭建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

  大山里的孩子不出家门,第一次看到大海,听见涛声;跨越一湾海峡,两岸孩子同吟一首诗;歌声穿越千里之遥,高山藏歌飘进厦门同安课堂。这一切的实现,归功于同安区搭建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

  4年来,同安区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同安经验”,不仅全区中小学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全区中小学1466个班级全部电子白板化教学。“同安经验”阔步走向全国,荣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福建唯一地区获此殊荣,引来全国教育同行关注。

  从城市到乡村

  城乡同上一堂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建设

  2012年2月,同安区首届海峡两岸数字化教室与创新教学研讨会召开,拉开同安区教育信息化的序幕。同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及“三通两平台”建设,当月,同安区紧跟步伐,确定了“试点先行,校企合作,多家参与,稳步推进”的模式,致力于“三通两平台建设”,同安区委、区政府投入3000多万建设“校校通”与“班班通”。2013年,同安教育城域网投用,为城乡同上一堂课创造了条件。

  离同安城区37.8公里,海拔约880米的同安山区白交祠教学点,是厦门海拔最高学校,被称为“厦门最高学府”。2013年12月12日,这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白交祠教学点二楼教室内,黑板已变成电子白板,55英寸大电视、高清摄像头、投影仪等设备组成了“云教室”。上课了,“哗啦哗啦”的海浪声瞬间充盈教室,孩子们竖起耳朵,这是身处大山深处的他们第一次听到大海的声音,清澈的眼神透露出欢乐与惊喜……这是白交祠教学点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通过千兆网络教育云平台,城区阳翟小学音乐老师卢晶晶同时为阳翟小学52名孩子和白交祠教学点二年级5名孩子上课,教的是儿歌《大海》。

  “老师的歌声真好听,钢琴的声音我很喜欢。”白交祠教学点学生杨佳渝说。

  如今,同安全区所有教学点的孩子和城区孩子一样,享有名师课堂等教学资源,山区孩子也能听老师弹钢琴上音乐课,看老师现场画素描、学国画。这种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为山里娃搭建了一条连通世界的信息高速路,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同安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吴永红说,以白交祠教学点试验成功为标志,宣告同安区教育云平台应用从试点迈入常态化。同安区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同步互动教学,建立了城区学校、中心校与农村完小和薄弱学校的一对一扶持课堂,开辟了阳翟小学与白交祠教学点、第一实小与五峰小学、第二实小与后垄小学、进修附小与新路教学点等的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和实质性课堂互动教学,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从大陆到台湾

  跨越海峡“同上一堂课”全国开先河,两岸教育相互借鉴促进

  肯定

  去年,同安区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海峡两岸远程同步互动课堂”获选在厦门信息消费体验馆中展示。去年6月,市领导调研厦门市信息化馆建设情况,对同安区信息化应用案例给予肯定。市领导批示:“此案例很有意义,请市台办、市教育局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两岸‘ ”教学模式等。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