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信息化是经济薄弱地区实现教育追赶式发展的重要机遇。近两年来,六安市一方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高度重视信息化资源、平台的应用,推进数字教学资源整合,促进优质信息资源的普及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领导懂、骨干精、人人会,六安市努力

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弯道超越”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经济薄弱地区实现教育追赶式发展的重要机遇。近两年来,六安市一方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高度重视信息化资源、平台的应用,推进数字教学资源整合,促进优质信息资源的普及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高度重视,明确规划,积极实施“1812”工程。为了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六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组,制订印发了《六安市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六安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市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和办公室。按照“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指导思想,“政府主导、统一标准、应用先导、创新机制”的实施原则和“市级统筹协调、分层分类负担、政企共建共管、资源互通共享”的建设模式,计划到2016年,全市将建设1个市级教育城域网平台,构建8个县区级网络信息交换中心,培育100个以上数字化校园,使全市2000余所学校实现“ ”。目前,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校园网站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生机比、师机比等硬件设施较两年前均有大幅度提升。

  拓展渠道,加大投入,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到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市、县区政府每年单列教育信息化资金,实行奖励和补助;中小学每年安排信息化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的10%-15%。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注意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建设与应用四个关系,实行全市一盘棋,从最需要、最薄弱的地方抓起,既重视前期项目建设,又重视常态运维保障,走出了一条经济薄弱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强化培训,重视应用,努力实现“领导懂、骨干精、人人会”目标。在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的情况下,不等不靠,采取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应用水平的策略,力争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弯道超越”。首先是加强校长队伍培训,做到“领导懂”。通过对校长的培训,既让校长们懂得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将学校信息化校本培训工作和学校校长任期考核挂钩,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以此来强化领导的责任。其次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做到“骨干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举办的专题研修培训,市级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等,为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在带动、指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做到“人人会”。组织全市万余名教师参加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国培计划”培训,举办了多期学校教师多媒体设备校本培训和技术维修人员、主讲课堂授课教师专门培训等,逐步提高了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政策层面上,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师资格、招考、评聘和奖励等必备条件,有力地推动教师自觉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督查,现场调度,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一是列入工作重点。市教育局将教育信息化列为重点工作,根据规划方案细化每年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列入年终对县区和学校教育目标考核、教育督导考核重要内容,实施量化评估。二是召开现场推进会。先后在舒城县、金寨县南溪中学召开了全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和 “以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现场会,提高认识,认准差距,学习先进,督促后进。三是实行任务调度。根据中央电教馆、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系统数据,每月统计各县区、市直学校资源应用、空间应用、宽带接入、校园网、校园网站、生机比、师机比、班级多媒体等数据,在全市公布排行榜。同时对 “一师一优课”、论文评选等专项活动也进行单项调度,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应用。

  促深入融合,显应用成效,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截止2016年5月,全市注册开通教师用户709917人,累计上传、下载资源1641620份和1479023份,位列全省第二;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评选活动中,全市中小学教师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晒课”5573节,其中向省资源平台推送优秀作品558节,位列全省第二;在2015年全省教师论文网上评选中,全市上传论文1497篇,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网络教研活动中,19个名师工作室建立了网络学习空间,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在全省名师工作室最受欢迎的前五名教师中占3名,在最活跃的前五名名师工作室中占2名。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