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创客教育一定要跟3D打印、机器人、各种‘高大上’的设备挂钩,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说,创客教育应该回归育人的本质。

  “很多人以为 教育应该回归育人的本质。

  随着国家“双创”政策的实施,创客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热点,也迅速在广大中小学“走红”。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巡展(郑州)暨科技素养与创客教育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诸多创客教育实践者,一起“问诊”中小学创客教育存在的误区。

  做了4年创客活动的李寅,因收到李克强总理的回信,一夜之间“火”了。

  2015年3月,时任清华创客教育实验室、青橙创客教育负责人的李寅,和其他几位同学代表清华大学创客给总理写信。“五四”青年节那天,他们收到总理的回信,信中勉励大学生创客们“不断丰富创客文化,把创客种子在更大范围播撒开来”。

  在此之前,李寅是一名跨学科创新实践者。 2012年就读清华美院读交叉设计学科硕士后,李寅创办了“designow工作坊”,这是清华第一个创客活动平台。后来,工作坊逐渐转为清华大学创客教育实验室。2014年10月,李寅创办了青橙创客教育。

  之所以从一名创客转而从事创客教育,李寅称,基于过去的实践,这时的他对创客教育已有一定的理解。另外,实验室更多是偏向学术层面的追求,而青橙这一平台可以把实验室里有价值的项目,转换为教育设计项目去推进和实现,也是出于“产学研一体”的考虑。

  这一年多来,李寅和他的团队把重点放在了开放性实践课上,他们希望把公益课堂普及到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最想做的,就是为更多的老师提供公益的师资培训工作坊,希望能影响更多的校长、老师、学生,尽量让3D打印机等教具不断降低成本,普及到更多的人。

  李寅说,从教育的角度讲,从3000元到几万元的3D打印设备都可以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他建议学校不要被教育产品的硬件提供商绑架,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寻找到适合的产品。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魏锐是一名致力于推动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者。在此次论坛上,他展示了自己正进行的“中学化学实验盒”项目,该项目意在改善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问题。

  魏锐的项目并不属于公众普遍认为的以信息技术、3D打印、机器人等为主体的创客项目,但许多活动中都融入了创客的元素。

  在魏锐看来,创客教育应该要让学生有切切实实的发展,而不是做一个好玩的、炫酷的作品,点到为止。“有些项目缺少分析和拆解,稀里糊涂就搭完了,但学生并不理解作品的原理是什么,也不能清晰理解任务完成背后的思维方法是什么。如此一来,如果没有指导,学生未必能完成同样的作品,更谈不上能力的提升。”魏锐说。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认为,创客教育之所以“红火”,是因为它体现了学习和教育的本质。

  “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为孩子设计好人生道路,这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田保华说,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浅层学习到深层学习,创客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与抓手。

  在田保华看来,创客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创客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一种不以比赛为目的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科融合性的、实践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田保华表示,创客教育其实可以看作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纸飞机、木头桥、沙时钟、水火箭、土城堡、雪鸟巢等,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儿童都有可能沉浸其中的事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有着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特别是通用技术课程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从本质上讲就是创客教育。

  “通俗地说,创客教育就是把人的创意变成现实,而高科技产品只是一个工具,帮助创意更好实现而已。”刘坚说,创客最早起源于美国高等学府,加之媒体对创客的宣传报道,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创客教育必须跟高科技设备挂钩。

  刘坚认为,一些学校一味追求“高大上”,引进价格不菲的3D打印、建豪华实验室等,这和创客教育的精神实质并不相符。

  那么,什么是好的创客教育呢?刘坚认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它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创客教育项目有几个特点:设备简单、尽快上手。如果项目有资金、地域方面的局限,只是满足于少数人,而不适应大多数人,那就不是好的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要有教育内涵,要和课程挂钩,而不仅仅是创客教室和设备而已。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