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小学生寄宿率分别达到70%和30%;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学生食堂900个,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目标。3年完成5所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建设53.82万平方米,全部实现入驻办学。

  “十二五”期间安顺教育跨入发展新纪元。五年砥砺,安顺教育亮点频现:

  ——全市有幼儿园488所、在园幼儿9.13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1年的59.78%提高到2015年的85.44%;

  ——小学562所、在校生23.13万人,初中126所、在校生11.8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6.03%;普通高中18所、在校生4.9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2.18万人(不含市外就读学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1年的46.98%提高到2015年的85.92%;

  ——全日制本科院校在校生6803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6963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08%。各类专任教师2.76万人。

  教育公平出实招,加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学校、贫困群体的帮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等资助项目工作,使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建立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等职业学生资助、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累计资助学生53万人(次);克服财政困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将国家3元补助标准提高至每日每生4元,惠及837所中小学校、25.96万名学生,覆盖率达100%;“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教育惠民补助资金30.61亿元;围绕“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目标,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扶贫攻坚工程,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充分利用中职学校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设立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等,促进“农科教”结合;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准确掌握留守儿童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包保责任机制。全市小学、初中辍学率创历史新低,分别为0.05%、1%;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补强教育硬软件,给力!

  走进蔡官小学,最先映入眼帘是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墙,沿阶而上,曾经简陋的校舍已从里到外粉饰一新,校园内除了百年的桂花树和柏树依然屹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以前很多乡镇学校,两个老师一个班,轮着上课,这制约着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既留不住优秀的老师,也培养不了优秀的学生。”蔡官小学的万芳老师说,这几年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让这所乡村学校发展潜力无限。

  翻开蔡官小学发展史,如同看到安顺市乡镇小学发展缩影。近几年,随着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登上教学的舞台。电脑、投影仪等具有时代感的教学设备也安装到位,让乡镇的孩子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享受教育公平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1.8亿元,大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资源,实现教育扶贫;通过实施四项突破工程建设、教育“9+3”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职“百校大战”建设等政策举措和重大项目,农村学前教育实现“从无到有”,5年新增幼儿园167所,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普惠性、公益性公办幼儿园;投入“全面改薄”计划中央、省资金3.48亿元。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58所、学生宿舍22.6万平方米、教师公租房8843套。农村初中、小学生寄宿率分别达到70%和30%;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学生食堂900个,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目标。3年完成5所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建设53.82万平方米,全部实现入驻办学。

  其间,尤其注重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群体的帮扶。五年来,安顺市共建成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220所。充分发挥学校乡村少年宫作用,鼓励、吸引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活动,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救助、捐助及慰问工作。同时,加大对乡村老师的关心力度,力争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留在基层。

  “特岗教师”计划招聘数量逐年增加,近3877名特岗教师在全市农村中小学任教,遍及300多所农村学校,极大缓解了安顺市农村师资短缺问题。引进免费师范生51人、高层次急需人才197人,强化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建立农村教师长效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评优评先、考核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结对帮扶谋发展,聚力!

  “十二五”期间,安顺教育发展工作精彩不断,这些变化源于安顺自身凝聚的内力,也得益于外界的动力。

  2013年7月31日,在安顺市政府与青岛市政府对口帮扶签约仪式上,安顺市教育局与青岛市教育局正式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启动对口帮扶工作。

  “手拉手”结对帮扶学校、校长挂职锻炼、职业教育发展、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青岛市不仅在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借力”安顺,而且充分发挥自身雄厚的教育教学师资力量,通过“借智”使安顺教育逐步驶入发展快车道。

  通过建立扶贫助学机制,青安对口帮扶工作改善了安顺的办学条件。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至今,青岛共援建安顺市教育项目及学生资助项目14个,累计援助金额达3914.38万元。在人才的培养上,青岛市把安顺职院、安顺职业技术学校和安顺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大力支持安顺市职业教育发展。

  在开展项目援建和学生资助上,青岛市教育系统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安顺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项目援建和学生资助工作。如青岛市南区投入1500万元用于援建平坝区城关一小教学楼;青岛银行安排210万元帮扶安顺市一中、安顺市二中的困难学生;捐赠57万元为紫云自治县宗地乡打郎小学修建教学楼;青岛爱基金向开发区捐赠价值200万元的图书、体育设备等。

  在师资培训方面,青岛市教育局派遣校级、中层管理干部到安顺指导、帮助学校管理工作,安顺市教育局派遣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到青岛挂职锻炼、跟班学习,采用本地教师“走出去”学,外地专家“请进来”的交流模式,引进青岛市先进的学校教育管理经验,先把教师脑袋“富”起来,拓宽教师的知识眼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让帮扶成果从教师延伸到学生,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近距离地了解青岛的基础教育,使学校管理者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水平。

  如今,安顺各家学校对外“取经”谋进步,对内“抱团”话发展,在不断的交流中,吸收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谱写安顺教育发展新篇章。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