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是学生真正接受系统学习的开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一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习惯、重要素质和能力都需要在这一阶段播种和培养。农村小学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解决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任务尤为艰巨。

  小学教育是学生真正接受系统学习的开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一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习惯、重要素质和能力都需要在这一阶段播种和培养。农村小学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解决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任务尤为艰巨。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推进小学阶段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技术与设备的先进性。在教学层面上,表现为信息技术全面支撑符合儿童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实施;在办学层面上,表现为全面优化学校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方式和课程形态,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把握发展特征建资源

  有证据表明,思维认知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高低是儿童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小学学校信息化发展途径的设计需要清晰把握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等五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学习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以具体运算为主,到了小学高年级开始由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出现学习兴趣的分化,因此,小学生的学习绝大多数情况下依赖由直接观察所获得的具体化经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解决很简单的问题;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随着年级增长,问题解决能力逐渐提高;在阅读素养发展方面,小学生将依次经历“识字期”、“流畅期”和“阅读新知期”的第一阶段,他们能够阅读的文本的难度水平低于他们能够听懂的水平,听力理解比阅读理解更有效,该阶段需要广泛阅读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以发展语言、词汇及概念水平;在数学素养方面,小学生开始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科学素养方面,小学生开始学习并理解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他们对科学具有天然的兴趣与好奇心,喜欢在具体的事物中进行探究;在数字化学习能力方面,小学生具有较低的数字素养水平,对于影像、动画类数字资源有较高需求,处理和运用数字文本资源的能力较弱,信息化环境下的自控能力很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更多的引导和监管。

   探索游戏化教学变路径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素养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应该“寓学于乐”,通俗理解为“玩中学”。其基本要义在于,强调学习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在儿童玩耍时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儿童在此过程中不仅习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而且开始对社会规则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玩中学”让我们首先会联想到基于游戏的学习,具体在各国教学实践中广泛探索和研究的是教育游戏和游戏化教学。近些年,风靡全球的信息科学普及项目“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通过一些妙趣横生的小游戏来达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目的,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创意。这种“玩中学”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目前在美国、新西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已产生广泛影响。

  教育信息化促进小学“玩中学”教学变革,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具体体现在:1.通过重点优化学校物理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生动的和具有高交互性的多媒体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应用定位于支撑基本信息展示与分享;2.应用电子玩具、数字故事、教学小游戏和电子书等交互型和趣味性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和资源,在线教育资源在小学的应用定位于提供可管、可控的数字内容;3.开展听故事、讲故事、模仿和角色扮演等具有高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化和高体验式的学习活动;4.在课程方面,小学阶段应在分科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多学科内容的衔接,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一系列开放性、综合性和体验式的课程,充分利用来自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5.在评价方面,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技术,对校内外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学习体验的记录,将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作品如学习测验、小组成果等进行数字化存储,并且与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相关联,建立起能够伴随学生一生的数字化个人文档材料,为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及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利用技术手段促发展

  近些年我国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的学校。其中哈尔滨香滨小学尝试打破学科界限,寓教于乐,开展基于现象或主题的教学的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在我国的广大偏远地区因其“缺师少教”,出现了大量教学点。安徽省电教馆实现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在线课堂由主讲课堂和接收课堂组成,在中心校或城区优质小学设立主讲课堂,在教学点设立接收课堂。主讲教师在主讲课堂授课,教学点学生在接收课堂通过网络收看,并与主讲课堂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实现双向同步教学。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影响其学业表现的关键。近些年,在国家城镇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大量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当下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针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留守儿童及其看护人的教育问题,教育信息化在其中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学校教育机构为单位,在原有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基础上,升级网络基础设施,面向留守儿童及老迈监护人与远在他乡务工的父母沟通交流,建成具有较高私密性、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音视频通讯系统,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习中心,在此基础上,将国家级公益组织和教育基金会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习中心,支撑薄弱地区及农业生产与生活改善,以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创建新型教育扶贫模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