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从2013年底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两年多来,已培训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26.4万人,约占全省教师总数的50%。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扎实推进
安徽省从2013年底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两年多来,已培训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26.4万人,约占全省教师总数的50%。
一、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全员覆盖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印发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4〕9号),计划用4年时间(2014~2017),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6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帮助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转变学习方式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创设良好应用环境,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培训和发展测评,到2017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达标率100%,中级水平达标率不低于60%,高级水平达标率不低于20%,
二、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联动机制
根据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参训教师多、学段跨度大、起点不一等特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协调提升工程的全员培训、能力测评和技术应用,实行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分级管理;项目县、培训机构、高师院校三位一体,签订合作协议, 明确工作职责, 进行五个“整合”,即整合资源、整合团队、整合平台、整合服务、整合管理,实行共同施训。
三、创新培训模式,深化综合改革
开发建设了“提升工程”省级管理平台和选学平台,建设教师“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选学服务系统。参训教师进入培训选学系统,运用测评工具,进行网上自我测评,通过自测,了解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实际需求,选择参加培训的能力等级及相对应的课程资源,真正实现自主选学。两年培训的诊断测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得到参训教师的普遍点赞,激发了教师的参训动力。
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全力推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骨干培训采用集中面授、网络研修与校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员培训采用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校本研修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情境体验环节,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强化能力测评,激发学用动力
省教育厅制定了分层次、分等级能力测评标准,研发了适合本省实际的能力诊断测评和发展测评工具,建立了网络测评系统,制定了全员能力发展测评实施方案,印发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的通知》(皖教秘师〔2016〕12号),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将能力测评工作与推行教师自主选学、促进教师主动应用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训前诊断测评,测定等级,知道短板,自主选课;训中培训测评,注重实践,线上线下“双合格”;训后发展测评强化应用,指明教师能力发展方向,切实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五、推进能力应用,展示应用成果
始终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精心设计网络学习和线下研修活动,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通过任务驱动,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制约机制,要求各地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信息技术应用 比赛、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遴选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展示应用成果。大力推进生成性资源建设,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建立安徽省能力提升工程资源库,通过发展测评,将优质生成性资源充实到本省资源库,纳入教师选学课程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