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学校学分式学院能否接受慕课,并将慕课应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益?如果为混合式校园提供edX课程(或者通常所说的慕课)的话,这些课程需要改变多少?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6/0a54212e4d55e5djpg  /><br /><span style=Damian教授 美国波士顿大学林奇教育学院

  各个学校学分式学院能否接受慕课,并将慕课应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益?如果为混合式校园提供edX课程(或者通常所说的慕课)的话,这些课程需要改变多少?

  长期以来,我主要专注于心理学、测量、教育研究和评价,与波士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苹果公司一起,利用技术推进教育研究和测量。15年来,我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并进行一对一的计算机项目研究。对于技术,很长时间内,我抱有怀疑态度,到底什么样的工具或方法能够最好地完成一个给定的目标?

  技术驱动对教育的研究

  哪些技术正在驱动着我们今天在教育研究和测量中所做的一切?

  1937年,IBM曾研究了一个测试的评价机,即805试验评分机。IBM的光学扫描仪能够扫描答题卡并且提出5个响应问题,而到现在,这个1930年代的计算技术的文物已经限制了我们对调查和测试设计的想象力和实践方式。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运用新兴的技术推进在各自研究和评价工作的技术发展水平?

  1983年,美国平均“学生:电脑”的比率是125:1。虽然是125比1,但是所有的学生在课上并没有能够用到电脑,他们上学以后会进入到一个独特的教室里去学习如何运用电脑。这个数字,在1998年时是6:1,2007年是4:1,到2010年,学生与电脑的比率在美国普通的高中里已经达到了3:1。

  虽然学生与电脑的比率达到了3:1,但是学生的访问与共享,还处于零散式的使用,技术以及在学校中的应用,仍然影响有限。到2015年,一对一计算项目已经在全球推广了25年,目前还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散,但是很少有项目投资于实证研究与评价工作。如何将一对一电脑的项目研究与慕课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

  1:1,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只有达到1:1的时候,学生才能够通过自我学习,提高技术的含量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应用方式。学生1:1计算机部署,重视的不应该是学生如何拥有电脑,而应该重视如何教学和学习。

  那么在这里需要建立均衡的领导力。什么是均衡的领导力?即领导者在学校的层级之内拥有对技术应用的话语权。同时,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支持,就像降落伞降落到地上,还应该保证降落伞下的成员是安然无恙的。在这里,我们如何定义成功?这需要有系统的反思,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不断地转变成一些负面的内容,而我们需要去适应和进化。

  学校的办学目的与成功的定义

  学校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投资于教学技术?了解你的目标和你将如何最终决定你学校内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几十年间,美国的各个学校都在寻找学校教学的目的,那么,是什么定义了学校的教学?分类和量化是我们在美国上学的广泛原因。使用内容分析法,重点是学校自身的角度。使命陈述是大多数学校共同的核心。一般有四个视角,定义了学校的目的,这四个视角包括宪法视角、法律视角、企业领导者的视角以及父母的视角。但是这里却缺少了学校自身的视角。

  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针对美国的上千所学校,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他们的使命/愿景陈述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并提炼出该学校具体表现的主题/能力。诸如:认知/学术发展(融入当地社区)、社会发展(融入全球社会)、情感发展(融入精神共同体)、公民发展(安全的/具有培育性质的环境)、职业发展(具有挑战性的环境)等。

  举两个例子。第一,华盛顿小学,南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小学。他们的使命陈述是“B.T.华盛顿学校的使命是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确保我们的学生以国家评估为基础,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我们效力于用来支持的综合系统来确保这一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学校对成功的定义。该学校以学生的学术成果和学生的成绩为主。

  第二,马萨诸塞州的贝茨小学。该校的使命陈述是:“通过增强艺术的修养,并通过建立一个识字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儿童的潜力为基础,贝茨小学致力于引导我们的学生超越他们的创作视野,形成一个安全、友好和以儿童为中心的社区。”从中可以看到,该学校不再是以学术和学习成绩为主,他们的使命陈述里面包含了学生的情感、安全,以及他们身为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很容易被一些价值观和我们的情感所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这些变量却很难让我们用来衡量一些事物。

  在学校的使命陈述中,能够被确定的某些部分可以提供用以确定社区标识和价值的指示性信息。那么,各自学校中的通信技术项目(ICT)是否指向或支持不同方面的学生教育经历?如果各自的使命或项目有更广泛的影响范围,那么,仅仅注重学术和认知性成果是不够的。同样,从慕课和现在的应用教育技术来看,我们很难判定他们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

  慕课的三个启示

  一个学校首先需要有使命,接下来是一系列的实施和实践方式,最后,是对它的实践以及实施进行评价和结果的判断。在大学中,我们往往看到他们的使命、实施和实践、评价和结果这三项都不是并排的。这通常会采用到MIA模型,即过程的实施中丢失的一些行为。让我们看看慕课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与发现。

  1.混合式校园教育的机遇

  我们与MIT合作关于慕课的研究,由盖茨基金会支持。在慕课实行的第一年,全世界有许多学校,都及时抓住向混合式校园教育转型的机遇,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尝试。

  各个学校学分式学院能否接受慕课,并将慕课应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益?如果为混合式校园提供edX课程(或者通常所说的慕课)的话,这些课程需要改变多少?根据这两个问题,我们做了几个实验:

  第一,将慕课与一些社区大学学校的课程进行了融合,在这些社区大学里面,有两个社区大学--MB社区大学和BH社区大学将慕课融合进来,同时针对学生实施了6.00X考试绩效。

  有很多学生在申请了慕课以后,刚开始非常激动,但是逐渐地却退出了慕课学习。我们可以将在社区大学内实施混合式教学法与纯慕课式教学进行比对。发现,MBCC、BHCC,这两个社区大学利用混合式教学法的学生,通过率或者及格率均比纯慕课式教学要高。期中考试时,运用混合式学习的学生90%通过了edX测试,而在纯慕课学习的11645名学生中,只有59%的学生通过了同年秋季的edX课程。课程结束时,所有注册学生都通过了课程并获得了大学学分。

  第二,从实施到应用上,也都存在着很多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背景变量与学生课程绩效的关系。我们调查“2013年春季参与学生中以计算机科学为主修课的学生”情况,发现,BH社区大学中只有7%的学生是上过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再分析对应的学生完成课程的成绩及格情况,简单的数据统计就可以发现,其中有过计算机课程背景的学生,他们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及格率越高,有过计算机编程的教育背景的学生,其及格率是最高的。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社区大学之前,他们并没有相当的经历和计算机教学。那么,如果学校通过进行相应内容上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上的成功率。

  2.定义成功和使命的重要性

  如图1所示,从全球在线教育市场的情况看,每个地区的形式不同,那么他们在应用慕课上的成功率也会有所不同,而对成功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北美2013年度在线教育收益238亿美元,2013年度增长率为4.4%;西欧在线教育收益为68亿美元,其2013年度增长率为5.8%;亚洲2013年度在线教育收益71亿,2013年度增长率为17.3%,到2016年收益将达到115亿美元。当前,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慕课式教学,在这样的一个市场内,资金的投入从高到低有不同,其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慕课,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6/536c20cc3984febjpg  /></p><p>  3. 大数据的运用机会</p><p>  大数据首先对学习者的学习分析提供大量机会,可以使原先我们不能够看到的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可以呈现的现实数字。其次,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数据通报学校文化。</p><p>  慕课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或者学院的不同文化,在一个学院里面,有十万个学生同时进行线上教学。在学生学到一小时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哪些学生把视频停顿,重新阅读之前的资料。根据在线的数据,我们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把视频停顿,回看之前的内容。并且可以发现,这三分之一的学生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数学的背景。虽然这个教学内容并没有与数学相关,但是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到了相关内容,学生有可能会停顿。那么,教师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发现慕课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更正。这个问题就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学校文化上的问题,教授可以根据相关问题的产生,及时进行改正。现有的技术,往往可能导致老师并不能从正确的视角去观察学生。这种文化,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先从细微的数据开始。</p><p>  大数据的应用,会让我们对教学的文化以及教学的方式进行改正,那么数据分析者和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政策的拟定。通过小的步伐解决大问题。MIT的教授Seymour Papert,他也是建立MIT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曾于1980年说了一段话:“如果不能将电脑的性质和我们今天认知的局限性投影于电脑,就不能想象它们的未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想象将电脑运用于教育世界更真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我们。</p><p>  (本文整理自美国波士顿大学林奇教育学院Damian教授在2015年“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的演讲)</p>
<br />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