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为特点的新科技融入到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历史性变革,教学主体的角色定位同样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网络减弱了教师的“在场”控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渠道倒逼着传统的“教师唱主角,教控制着学”逐步退出舞台。师生更像“网络教学”场域中平等的“游戏人”,身份多重、渠道多元、关系多变。
第一集25万,第二集46万,第三集52万……这是扬州大学推出的国内首个声乐慕课“美声之林”的日点击量。看到一下子狂增了这么多“粉丝”,主讲老师张美林教授看到连呼想不到。在扬州大学,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正成为一种习惯。2004年开始,该校启动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工程,努力推进“平台+内容+方法”的创新变革,同时引入“倒逼机制”,深耕细作网络课程,让师生真正成为网络教学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变灌输者为引导者
“逼”着教师动起来
互联网技术的参与大幅提升了课堂的活力和效率,但先进的教学手段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件怎样绕开华而不实?如何避免依赖科技,投机取巧?主导课堂的教师有责任为新旧教学的更迭交融长谋远虑。
每晚八点左右,扬大外国语学院教师张敏都会坐到电脑前,与她的学生网上“约会”,录制教案、回答咨询……2004年,该校斥资近2000万元组建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
“平台建立初期,我们也曾走进过认识误区。”张敏至今都记得当初的那份“窃喜”,她以为把学生赶进自主学习中心,自己就减负了。然而,事实与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自主性学习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台的教师手册明确规定:每学期上传5份以上电子试卷并批改讲解,每学期布置5篇作文并批改其中3篇,每学期与学生互动时间不少于30小时。
“该平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师生互动与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旭告诉记者,平台使用以来,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从2004年的68%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0%左右,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从2004年的3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0%左右。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扬州大学专注于网络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正在1.0版本的基础上打造2.0版本。“早在2009年,我们就实现了所有课程档案网上管理,在2.0时代,我们计划将20%-50%的课程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副校长胡效亚介绍,近三年,该校先后评选出60门优秀网络课程,29位教师获得了省级以上 无法替代师生的情感交流一样,科技改变的归根结底只是教学工具,教学改革永远都不能离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条主线。科技为课堂“添彩”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上的“减负”,教师要接受形式上的主体弱化,勇于并善于充当教学改革的操盘手,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力量触发本科教学改革的“激活码”,并通过主导网络教学来获得主体认同,实现师生由传统依存关系向引导关系的转化,教学由填鸭式灌输向启发性引领的转变,从而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