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我国教育现代化提出的目标。《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我国向教育现代化奋力冲锋的过程中,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教育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我国教育现代化正加速推进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我国教育现代化提出的目标。《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我国向教育现代化奋力冲锋的过程中,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教育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直接反映了国民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机会,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的普及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群众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达1268个;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有望如期达到规划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确立,继续教育持续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稳中有升,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呈爆发式增长,全民终身学习成为潮流。

  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不同阶层纵向流动的关键。当前,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助学制度基本实现了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和不同性质学校的全覆盖。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择校热”有所缓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利进一步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条件得到改善,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多。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教育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成长成才。《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向好;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基础教育学生学业成绩稳中有升,我国部分地区参与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取得良好成绩;学生体质显著增强;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部分学科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标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为其培育人才、提供科技支撑。《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为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普通本科高校累计输送2000万多专业人才,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高校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和科技转化成果,部分成果受到世界瞩目。2010—2014年,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583项、技术发明奖1328项、科技进步奖3577项。高校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占比为70%左右。

  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当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体系,始终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现代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比如,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考试科目到高校招生录取机制都作出重大调整;统一了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初见成效;积极探索民办教育分类管理。

  尽管我国教育现代化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我国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水平与均衡程度都有待提升,教育资源配置与随城镇化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之间存在失衡,国家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等。这表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教育现代化。

  (谢焕忠 作者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