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实施《株洲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后,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实施《株洲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后,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近3年来,经费总投入2.28亿元(2013年8719万元,2014年6271.232万元,2015年7844.928万元)。50个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化试点奖补资金510万元,撬动各试点校经费投入3771万元。获省级奖补和试点经费投入1180万元(3个部级试点60万元,16个省级试点320万元,三通奖补600万元,1个省级创新应用示范校50万元,3个“中小学网络联校”150万元)。

  二、“三通工程”基本完成。

  三通工程是指国家制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湖南省完成时间是2018年。

  1、城域网建设

  城域网建成8个,完成80%,攸县和云龙示范区未建城域网。

  2、宽带接入

  宽带接入学校数787所,达到98.869%,基本完成宽带接入全覆盖。没接入宽带的学校主要是教学点;10M带宽以下的学校有245所学校,占30.8%,带宽存在不足的情况。

  3、校园网

  已建成校园网学校数526所,达到66.08%,除小学和教学点外,建成比例均达到95%以上。未建校园网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小学和教学点。

  4、多媒体教室

  全市教室总间数9671间,实现多媒体进教室数8510,达到88%,城区学校达到100%,初中、高中均达到95%以上。多媒体设备未进教室主要集中在教学点和农村小学,展示型的设备还占33.83%,占的比例偏大。

  5、学生终端数。

  学生用终端数26817台,生机比15.6:1。除中职达到5:1,其他均未达到国家省配备标准(小学15:1,初中10:1,高中8:1),市直高中终端数1213台,生机比13:1,缺口1949台。

  6、教师用终端

  教师用终端数20416台,师机比1.304:1,除高中、中职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达到一人一机外,其他均未达到1:1,教学点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尤为突出。

  7、无线覆盖、录播教室及泛在学习终端

  无线覆盖学校数185所,占23.2%,录播教室90间,占中心校以上学校的17.6%,泛在学习终端数公共区181个,主要分布在城区学校和高中学校。

  8、网络学习空间

  开通学校空间475个,达到59.748%;开通教师空间24708个,完成92.80%;开通初中以上学生空间145433个,完成71%。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开通情况分别达到省下达的任务指标,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教师空间应用于教学的比例34.70%,用于教研的比例29.97%,教师应用空间进行教学教研还有很大差距。

  9、教育教学管理平台

  全市建成各类管理平台209个,基本建成涵盖全市中小学生、教职工、招生考试和教育装备等管理平台,并在应用中取得一定成效,建成县区级平台有6个,占60%,市直学校建成平台有10个。但也存在区域建设不均衡、平台不全、没有整合、数据不统一的情况。

  二、资源建设与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参加省级资源建设,培养了一支60多人的市级开发团队,建设资源空间平台,平台资源条数达2497797条,自主研发资源条目数43065条,人均1.61条,荷塘区、芦淞区和茶陵县人均条数达到2.9条以上,市直学校最少,人均0.01条。语、数、英三科占70.9%,其它学科占29.1%;小学占55.12%,初中占38.33%,高中占6.55%。

  资源下载使用资源条目数达912465条,人均34.23条。荷塘区和茶陵县应用比较好,人均条数达到58条以上,市直学校最少人均0.67条。语、数、英三科占70.8%,其它学科29.2%;小学占50.37%,初中占33.76%,高中占15.87%。

  综上数据,株洲市资源开发与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科覆盖面100%,但资源开发与应用存在区域、学科和学段不均衡,城区比农村好,主科比副科好,小学初中比高中好,特别是直属学校,资源开发与应用力度严重不足。

  三教学点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市共有教学点290个,停止教学的有4个,共有教师数1629人。已安装资源接收设备的教学点数272个,达到93.7%,应用资源的教师数1152人,占70.71%。参加国培13人,省培2人,县区培525人,共742人,占45.54%。中小学网络联校22个,被带动学校48所,占教学点总数的16.6%。

  综上数据,教学点基本完成了安装卫星接收和多媒体终端等硬件设备,部分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出了以前开不出的课,特别在音乐与美术学科,有效地改善教学点教师不足、开课不齐的现状。但也存在师资培训不够,利用资源开课率不高,学科资源不足,中小学网络联校数不多,带动面不广,网络联校教育教学模式仍在探索等问题。

  四、教师信息技术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

  各县区和学校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级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同时也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参加国培人次1337,占5%,参加省培人次2255,占8%,参加市培人次3664,占13.4%,参加县区培人次11270,占42.4%。通过各类培训,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有待改进,着重提升教师应用技术解决教学当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渐普及。

  3年来,通过“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化”试点,探索了一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教研和管理的新模式。截止2015年12月,株洲市已有3个部级试点,16个省级试点,50个市级数字校园试点和教育信息化试点,共69个。

  试点过程中,涌现很多案例,涌现很多案例。比如:天元区“活力课堂+互联网”的融合模式;茶陵县“中小学网络联校”试点;银海学校二维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株洲市四中的“知识点跟踪、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枫叶中学的“大数据+大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太阳小学的“基于交互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南方中学的基于“录课宝”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红旗路小学的“信息化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株洲市一中依托名师工作室、个人学习空间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5D循环课例研修模式;炎际石洲乡学校基于农村现状的基于资源导学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三三九”模式;醴陵陶瓷烟花职业学校的“基于 交互平台的教学模式”等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教师运用多媒体终端教学方面,能简单运用教学的16903人,占63.47%,能交互运用教学的16091人,占60.4%,能融合运用教学的4903人,占18.5%。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虽日渐普及,但融合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