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上课人数无上限、上课时间无限制、上课空间无限制、学生可自主掌控学习进程”的特点,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更冲击了传统的高等教育课堂。那么,面对“慕课风暴”的冲击,如何因势利导、积极应对?

  “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是慕课吗?”在清华大学,这成了大二学生见面问候的流行语。有数据显示,清华大学自2014年在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推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来,选课人数已突破2.4万,其中校外选课者超过2万。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上课人数无上限、上课时间无限制、上课空间无限制、学生可自主掌控学习进程”的特点,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更冲击了传统的高等教育课堂。那么,面对“慕课风暴”的冲击,如何因势利导、积极应对?

  慕课作为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开发的教育形式,在传播知识与先进理念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文化价值等带来影响和冲击,尤其是慕课的受众对象主要是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年轻一代。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慕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尽管慕课具有实体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并非“无所不能”。例如,它不能取代实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流,不能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校园学习与生活体验,无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育积极的情感以及高尚的品德等。未来教育的改革方向,应当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促进在线课堂与实体课堂有效融合,实现高效的混合型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开发慕课,绝不应亦步亦趋地跟别人走,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推出真正的优质课程上。一直以来,我国比较注重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和开放课程积累,自2003年起建设至今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库积累了上万门课堂教学资料。然而,根据网易公开课的调查数据,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观看“国内高校公开课”的比例较低。这就需要集中国内外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校的优势学科,建设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学生需求的慕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慕课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慕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背道而驰。必须及时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大对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改革的浪潮,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