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教电字〔2015〕7号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地事局,市特殊教育中心:

  为贯彻落实《淄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确定的工作任务,提升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水平,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

  深入实施《淄博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加快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残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实现加快特殊教育发展和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的目标。

  二、总体思路

  (一)建立基于云架构的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特殊教育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特殊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挥网络教研和网络学习的作用,改善师生学习交流方式,改善医教康复训练环境,改善家校沟通模式,为各类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远程学习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因地制宜、重视应用、突出特色,全面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依托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建立淄博市特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基本满足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网络教研、学生学习、远程送教、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和家校互通需要。

  (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学校数字化环境,光纤总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网络覆盖校园教学、生活场所,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增加信息化基础装备。普通教室接入互联网,配备计算机、智能电视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交互式一体机。专任教师配备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人手一机。

  ——增加功能用房多媒体设备。建有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报告厅和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根据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的需要,配备相关视觉、听力、智力及其他各种障碍检测、评估、康复、训练专用教室(或专用设备)。有条件的学校可装备智能录播教室。

  ——为随班就读和远程学习学生配备必要的专用设备和学习资源。

  (三)积极推广信息化应用

  ——教学教研应用。教师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备课、教研、教学和学生评价、康复训练。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应针对学生差异性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

  市及区县教研部门牵头开展特殊教育网络教研,帮助教师自主研究和协作研究,支持跨区域交流评价和协同备课,支持校际教师远程评课互动。

  ——学生成长应用。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应用于学生学籍管理和成长记录。通过网络环境实现家校互通、家校共育。

  ——教师发展应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参加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学校管理应用。建立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学校门户网站,提供数字社会公共服务,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特定对象。

  (四)建设基础数字资源库

  ——建立校本资源库。学校应结合区域特点和校本特色,积极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同时通过购买、引进、整合网络优质资源和应用服务,丰富校本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建立特殊教育基础资源库。组建市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资源库建设。

  四、组织实施

  (一)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组织领导,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加快推进。各学校要注重教师信息化培训和软硬件应用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力争2016年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积极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淄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经费保障措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在设施设备、资源购置、应用维护、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经费需求,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引导企业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

  (三)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制度。制定鼓励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和创新性实践研究。

  附件:

淄博市教育局

2015年11月16日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