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信心“爆棚”,“弱校”有望逆袭,“慕课”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使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让黑龙江省大学生和高校有了更多跃升的机会。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8/ac74213cd6c9685jpg  />

黑龙江大学学生在寝室学习“慕课”。(图片由黑龙江大学提供)
<p>  “慕课”(MOOCs),全称Massive Open Onl i ne Cour se,意为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2013年,这个词汇刚进入中国教育者视野就引起不小的“恐慌”。曾有专家表示,慕课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p><p>  两年过去,“重新洗牌”的新格局并没有到来,但“慕课”这种基于“
”时代闯出一片新的天地。</p><p>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高校教师对制作“慕课”的积极性不高。有教师表示,制作“慕课”费心费力,还没有什么额外收益。</p><p>  对此,霍明琨表示,“制作‘慕课’虽然辛苦,但一经上线,就可以长期使用,并不需要实时更新。平均计算下来,制作‘慕课’耗费的精力和每学期制作教案差不多,更何况,随着平台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慕课’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只要课程质量高、受欢迎,无论是知名教授还是青年教师,都可以在这个大市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p><p><strong>  制作“慕课”</strong></p><p><strong>  让教师成为“多面手”</strong></p><p>  “其实教师也是‘慕课’的受益者。”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霍明琨说。</p><p>  霍明琨也在近日上线了一门“慕课”——《菜根谭》与职场智慧。早在2013年,《菜根谭》与职场智慧就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畅销图书,而霍明琨也曾在多档讲坛类电视节目上讲过这门课。</p><p>  为什么要把这门已经家喻户晓的课程变成“慕课”呢?</p><p>  霍教授笑着回答,“因为想让更多人了解《菜根谭》,想利用互联网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扩展到更广阔的疆域。这些是教师的本能,而‘慕课’是可以实现教师本能的最好载体。”</p><p>  对于传统教师而言,制作“慕课”有没有难度呢?</p><p>  霍明琨告诉记者,“慕课”与传统课不同,是按知识点,而不是以40或50分钟的授课时间作为分割依据。单节“慕课”在10至20分钟,这更符合成年人集中注意力时间的学习规律。</p><p>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如何分割知识点,如何能持续吸引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霍明琨说,为了适应慕课教学,教案必须重新做,课程教授方式也必须重新设计,和上一门新课差不多。</p><p>  “我觉得上‘慕课’更像是拍电影。”刘冬颖说,“像我这样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老师,对于新技术不了解,制作‘慕课’促使我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老师要参与设计制作‘慕课’的舞台背景和道具,我特意请了电视台的专业设计师指导,边学习边设计。课程录制阶段完成后,后期制作用了35天,每天我都从8时工作到21时。虽然辛苦,但我学会了如何给电视片上字幕,如何配音,甚至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导演。通过制作‘慕课’,我不仅学会了新技术,还获得了互联网思维,看问题的视角变得更多元,这对教师十分重要。”</p><p>  霍明琨也表示,通过制作“慕课”,让她对已经讲授多年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如今这门‘慕课’刚刚上线,就已有全国多所高校500余名学生在线学习。“在‘慕课’里,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被拉近,很多学生都会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这都是我未来提高改进的方向。”</p>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