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从省级层面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创新推进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推进县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与应用。

  湖南从省级层面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创新推进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推进县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与应用——

  “之前日盼夜盼的就是学校也能通上网络,没想到如今梦想实现了。”湖南省花垣县磨老小学校长龙林刚感慨不已。

  磨老小学是一所地处湘黔边界的苗寨村小,3年前,师生上课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深秋时节记者辗转上千公里去采访时,学校不仅每间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学生还能与县城中心小学通过网络同上一堂课。

  像龙林刚这样“没想到”的校长,在湖南还有很多。3年前的2012年,湖南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比例仅为23%,各类班级“优质资源班班通”比例仅为16%,但到今年7月,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了75.23%和71.69%。更重要的是,在运用方面,湖南创造性地建立了“湘教云”平台,建设了“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平台。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能在教育信息化这需雄厚财力支撑的项目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机制、转观念、发实招、抓落实。”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用12个字简短回答。他说,过去湖南的推进路径是“先易后难”,评价手段是“评先评优”,如此导致的结果是,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好,与欠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全省县域间数字鸿沟不仅没有缩小,反有拉大的趋势。

  不仅如此,作为中部省份,湖南除面临财政穷县多,许多地方无财力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外,还存在着教育信息化建设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教师不愿用不会用,设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这是实现教育强省的一项中心工作。”任过高校校长、省科技厅厅长的王柯敏,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切体会。早在2012年底,湖南省教育厅党组就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了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并成立领导小组,他自己亲任组长。“这是场硬仗,钱少,又要打赢。”王柯敏要求,全省要统筹管理,统筹安排,在这场战役中,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是“司令部”,新成立的信息化办是“参谋部”,业务处室是“方面军”,各县区和高校是战斗队。

  首先是职能统筹,将“信推办”作为独立的实体性处室,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经费,明确统筹指导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分散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同时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求学校每年安排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的10%。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两项督导评估指标、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年度工作考核指标、教育强县(市区)分类检测指标,省教育厅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季报制度,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全省还先后印发了《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21个规范性文件和制度。

  其次是资源统筹。领导小组协同财政、发改、经信等9个部门建立了厅际协调机制。教育、财政、发改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部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职责。省教育厅与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接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三大运营商免费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入宽带。

  再其次是项目统筹。从2013年起,湖南将“校校通”与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村村通”工程相结合,每年由通信运营商免费为2000所左右乡镇以下村小或教学点接入宽带,将“数字校园”纳入“数字湖南引导资金”中统筹考虑,每年依托工信部门建设完成50所左右的数字校园。通过统筹这些项目,使教育信息化获得了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强力“统筹”结出硕果。目前,湖南所有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及所有普通高校均明确了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其中9个市州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全省所有市州制定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规划或行动方案,基本建成了支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体系。省本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完成了全省所有县市区分管局长、信息化职能机构负责人、乡镇以上学校分管校长和高等学校职能机构负责人共3000余人的全员集中培训;建设完成了300所农村网络联校。面向职教的“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已建教育机构平台309个,师生个人空间110余万个,通过个人空间发布教学视频336万个,发表文章2762万篇,视频浏览数达4419万多次,文章浏览数突破6.31亿次,师生交流互动近1.66亿人次。基础教育方面,全省共有319760名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共晒课294299堂,晒课人数位居全国第二,平台晒课数位居全国第三。2014年举行首届 ”作品。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