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这句用来振兴农村经济、耳熟能详的口号,同样适用于民族地区教育的振兴发展。这里的“路”便是指甘孜州投入数亿元为全州中小学校搭建的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8/69f3d55e400f81jpg  />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用来振兴农村经济、耳熟能详的口号,同样适用于民族地区教育的振兴发展。这里的“路”便是指甘孜州投入数亿元为全州中小学校搭建的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p>  “路”修好了,如何用好这条路,汇聚应用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才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甘孜州一方面向外部优质学校“借脑”“输血”,建设了“A平台”;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发本土网络资源“造血”,此为“B平台”。A、B两平台,让甘孜州各级各类学校尽享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让甘孜州由发达地区“输血”支教走向自身的“造血”兴教。</p><p><strong>  ◆ 输血——</strong></p><p><strong>  省内优质学校源源不断输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strong></p><p>  教室里,讲台上的老师“不见了”,学生看到的是电子白板视频里老师讲课的画面——这是9月25日上午,记者在康定中学高一(15)班看到的场景。进行视频授课的,是成都七中高一的化学老师。</p><p>  借助信息化技术、前端和远端学校同步直播上课的远程网络教学,在甘孜州各学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2年,康定中学就与成都七中网校合作,开办高中远程直播教学班,成为甘孜州最早吃“螃蟹”的学校。</p><p>  “刚开始也有很多不适应,特别是我们老师的职责如何重新定位。”康定中学校长陈军介绍,直播教学中,正课都由前端学校教师实施,远端学校的教师则“退居二线”,“这样一来,我们的老师还能干什么呢?长期不给学生上正课了,我们老师的教学能力是不是会下降呢?”</p><p>  这种担忧很快被打消。因为学情不同,康定中学的学生听完成都七中老师的课后效果也参差不齐,而这时就需要本地老师查缺补漏,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p><p>  “我们要求老师从‘教师’变成‘导师’,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管理者。”陈军介绍,前端老师虽没站上讲台,但每堂课前,都通过网络与远端教师进行沟通、研讨,调解和控制各教学环节,确保课堂有条不紊、高效运行。</p><p>  康定中学的经验很快在甘孜州推广,并扩大到初中、小学、幼儿园学段。2006年,甘孜州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合作,开办初中远程录播教学班;2012年,又开通成都实验小学远程植入教学班;2014年底,又与成都市机关三幼达成合作意向,推出观摩式远程教育模式。</p><p>  甘孜州教育局局长嘎绒拥忠介绍,通过向内地优质学校“借脑”,全州搭建起了“省内优质学校带动州内优质学校”的远程网络教育A平台,实现了甘孜州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远程跟读川内名校的梦想。</p><p><strong>  ◆ 造血——</strong></p><p><strong>  州内优质学校带动州内薄弱学校共同成长</strong></p><p>  与A平台相辅相成的,就是“州内优质学校带动州内薄弱学校”的远程网络教育B平台。</p><p>  甘孜州地广人稀,农区与牧区、高寒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的教育也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全部实行内地优质学校直播(录播)教学,将内地学校老师的课堂原封不动地“搬入”大山深处的学校,必将“水土不服”。</p><p>  怎么办?甘孜州教育局想到了构建本土的直播教室,让康定市的优质学校从前端变为更加偏远学校的“远端”。</p><p>  “这就好比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追求共同富裕。”嘎绒拥忠说,因为都是州内的老师授课,对各县的学生情况也比较了解,老师课前的沟通、研讨也会更加通畅,更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远程教学中的本土老师会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接受度更高。”</p><p>  今年9月,康定中学初一(1)班搬入了焕然一新的教室。这是按照成都七中网络直播班标准和规格打造的甘孜州首间直播教室,四周安装了13个摄像头、天花板上吊下来9个长话筒,每堵墙还增厚了20厘米的吸音棉。</p><p>  “这个班级的老师都有在初中远程录播班或云班管理和教学的经验,他们本就是远程网络教学A平台的受益者,现在又成为B平台的传播者。”陈军介绍,该班将首先向各县城区中学辐射,慢慢地将乡镇学校纳入进来,最终实现最边远的乡村学生也能听到甘孜名师的课。</p><p>  “B平台依托州内实体学校和名师队伍,贴近农牧区学校、教师、学生实际,开发本土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分类录制、分类传输、分类运用,与A平台形成互补,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嘎绒拥忠表示。</p><p><strong>  ◆ 成效——</strong></p><p><strong>  上大学人数年年递增,教师飞速成长</strong></p><p>  目前,甘孜州A、B两类远程网络教育实现了全覆盖。全州享受A平台资源学生逾10万人,占全州学生人数的62%;开展网络教学学校共91所,开设网班635个,网班学生29984人;开设未来课堂班27个,在未来课堂班就读学生1346人。甘孜州加大B平台建设力度,已建成主播教室43间,录播教室107间,开发本土教材60余种,录制本土优质课程783节。</p><p>  教育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最有力的佐证就是教育质量的飞跃。2012年,康定中学高中网络直播教学班学生毛鑫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甘孜州本土培养清华学生零的突破。近三年,全州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本科硬上线达415人;初中升学率逐年提高,今年初中升学率达到100%。</p><p>  而更重要的,教育信息化帮助甘孜州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技能和业务水平飞速进步的教师。9月25日上午,康定中学年轻的化学教师张国露正通过网络,跟随成都七中化学教师阮杰准备“物质的量浓度”一课,一同备课的除了康定中学的同事,还有其他市(州)在线的化学老师们。他们清晰地听着阮老师的讲解,不时埋头记录,有疑惑还可以立即输入对话框咨询……</p><p>  嘎绒拥忠认为,信息化是建设甘孜州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条捷径。“一个看了、听了、用了三年或六年全省一流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教师,必然会成为其所在学校的业务骨干。”</p><p>  事实上,远程网络教学与备课让甘孜州一大批教师飞速成长,不少教师在全省教学大赛中斩获奖项。“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嘎绒拥忠说,以前甘孜的教师很难走出去参加比赛见世面,而现在老师们每天都听全省最好的老师上课,同台竞技一点都不怯场。</p>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