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2014年开始,将教育信息化纳入省政府实施的“861”计划,工作的重心放在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农村中小学,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近年来,全省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47亿元,其中,用于农村中小学资金占70.3%;省级财政拨付3800万元专款用于农村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实验,农村中小学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9月23日,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秦湾单班教学点内,一堂欢快的音乐课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教师陈业顺带领学生们通过网络课堂认真学习儿歌舞蹈。 “虽然我没有接受过音乐相关专业的训练,但在网络课堂的帮助下,也能开起音乐课了。 ”从2011年起,金寨县陆续开始在全县所有学校内安装网络教学设备,通过互联网让山区孩子们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如今,网络化教学设备的安装已覆盖该县近九成学校,剩余学校也在陆续安装。这是安徽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成果。

  跨越城乡差距鸿沟

  作为一个农业省份,安徽省农村学校和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占主要部分。尤其是在城镇化背景下,尽管近10年安徽省撤并了一半学校,但农村边远地区和山区的教学点仍达5000余所,不足50人的学校居多。农村教育仍是教育发展的短板,教学点更是农村教育的洼地。面对这一实际,教育信息化成了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得力手段。

  安徽省自2014年开始,将教育信息化纳入省政府实施的“861”计划,工作的重心放在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农村中小学,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近年来,全省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47亿元,其中,用于农村中小学资金占70.3%;省级财政拨付3800万元专款用于农村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实验,农村中小学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在全面落实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过程中,为解决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学点因缺师少教无法开设国家规定课程的难题,安徽省创新实施了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模式,在城区或中心学校设立主讲课堂,在教学点设立接收课堂,按照“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表和统一教学进度”,由城区或中心学校教师为一个或多个教学点学生授课,实现师生双向互动教学,让偏远地区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

  “我们坚持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数字化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努力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表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为解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寻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安徽省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和学生及家长的欢迎。记者在含山县环峰镇环峰三小采访时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有了在线课堂,打消了把孩子转到远处学校去上学的念头。在今年5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专门推介了安徽在线课堂做法。

  解决新课改棘手问题

  目前,安徽省的在线课堂已经建立起常态化教学模式。今年安徽省将进一步扩大在线课堂的应用,将“知识云”覆盖范围扩大到59个县(区)的1985个教学点。而在“云”的帮助下,把几公斤重的书包“压缩”成一个不到1斤重的电子书包,也不再是梦想。

  合肥市蜀山区今年通过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为本区域的“ 注册,开通了285万个空间,实现了区域内资源共享。

  加快教师队伍更新

  教育信息化不仅给学生带来切身实惠,还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平台。记者从合肥市蜀山区了解到,该区在未来5年内,还将借助推进教育信息化探索智慧教师种子队伍建设,建立区级与校本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全面推进区域性网络研修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选拔一批教师组成智慧教师种子队伍,探索多种模式的智慧教学,生成若干具有推广价值的智慧教学案例,带动全区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实现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专业发展。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安徽省正在新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综合管理、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管理等8个系统,进一步为教育行政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综合管理系统里所设置的校园足球监测功能,将紧密结合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动态监测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实施情况;通过中小学课程开设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省中小学课程教学进行持续到位的在线监测,促进全省中小学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安徽省的教师队伍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原标题:我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实施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模式——“知识云”促教育更公平)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