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作为网络课程的最新模式,适应了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教育的需求,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MOOC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提出了挑战。文章在澄清MOOC课程与精品课程之间的区别后,提出了基于TPACK理论和ADDIE模式的MOOC课程设计模式,探讨了在实践应用中MOOC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能选择。最后,就MOOC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现有的MOOC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目前,各种在线教育模式不断地推陈出新,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推出的开放式课程(OCW, Open Course Ware)到大规模在线开放式课程(中文又称“慕课”,Multiple Online Open Course, MOOC),从我国的网络精品课程到视频公开课,再到2012年中文MOOC的兴起,为在校的大学生和其他社会在职人员的学习提供了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自由的在线学习模式和丰富的在线交互体验。
MOOC将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第一,在MOOC平台上发布相关课程,对促进公众的教育水平、增强公众的学习动机、提升公众的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第二,以MOOC为平台,可以推动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3]。本文对MOOC课程的前期准备、课程模块设计思路和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
二、MOOC与精品课程的区别
2008年,加拿大两位学者D Cormier和B Alexander根据G Siemens和S Downes在曼尼托罗大学所开设的“连通主义与连通性知识”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CCK08)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出用MOOC之术语来描述该课程的特征[4]。随后MOOC迅速发展,依据不同的教学理论及其学习理念又分为cMOOC和xMOOC,前者是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MOOC,后者则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传统学习内容的MOOC[5]。虽然MOOC与我国教育部门主导的精品课程同属于网络课程,但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6],精品课程强调的是课程教学层面。而且二者在设计方式、内容组织、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MOOC学习视频微型化和学习内容主题化:精品课程的视频一般按照学校标准教学课时设计的,教师主讲时长在45分钟左右,学习内容按课程章节来进行安排;MOOC的学习视频一般在7-15分钟左右,主讲教师以单一知识点、主题或案例来组织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单一主题内容及其练习,即从时间上、内容上、课程粒度上等方面来看,是微学习[7]。
(2)MOOC学习载体问题化和学习任务多维化:精品课程的学习载体是某学科宏大的知识体系,其目标课程整体内容的感知和学习,学习任务多为单一知识性的记忆,常与实际问题无关;MOOC的学习载体多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抓手,解决学员的实际需求,学习任务既有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训练,也有实际问题的解决。
(3)MOOC学习帮助多元化和学习交流社区化:精品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也较为单一,学习帮助一般是FAQ,少数通过BBS论坛进行学习辅导;MOOC的交流则是构建一个有学员、教师和助教组成的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帮助渠道多元且互助氛围浓厚。
(4)MOOC学习绩效能力化和学习结果证书化:精品课程主要目标是学科知识体系传授,因此学习绩效层次不高,学习动机难以激发和长时间维持;MOOC则重视学员的学习绩效水平,以学员实际学习需求为中心,根据学习过程的参与及效果颁发成绩证书,以多种形式的督促和鼓励学员去维持学习的绩效水平。
三、基于TPACK理论和ADDIE模式的MOOC课程设计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MOOC课程模块的设计,可以采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理论框架,把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技术知识(technology knowledge)和课程(主题)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融合,并在MOOC的情境中实践应用(见图1)[12]。目的是解决在一些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教学内容设计和网络课程架构设计分割开来,从而导致教学设计和技术开发两张皮。通过该框架,一方面解决了平台模块的设计(技术)、教学策略(方法)和教学内容(课程)三者彼此分开设计而产生的匹配和协调上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本课程教学团队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