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课”概念走进校园,各地纷纷开展了微课作品征集活动。不少一线教师都自主做起了微课,从私下交流分享到参加大赛评比。“浙江微课网”由省教育技术中心牵头,为推进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而推出。

  暑假结束了,教师们大多结束休整重新忙碌起来,省教研室的小学教研员斯苗儿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原来,她作为团队负责人参与了一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起的小学数学微课资源建设开发项目。为此,她从去年6月就开始准备,和其他教师一起走完了所有的流程,终于在今年夏天拿了成品。

  每段长度仅有几分钟、体量“迷你”的微课,能得到多方的重视并非偶然。实际上,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微课纳入到了教师进修培训的体系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组织的“微课大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也开始有人感到困惑:微课,究竟能给今天的课堂带来怎样的变化?

  “十分钟法则”催生微课风靡

  据心理学研究,大部分人在做事情时,大约只有10分钟能保持非常专注的精神状态。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这个时间可能还会更短。而目前,单节微课提倡的时间长度为5~8分钟。“微课的流行,与注意力‘十分钟法则’分不开。”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章苏静告诉记者。同时,微课也和“ 讲解可以专注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某个具体问题,也更容易穿插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观看。省教育技术中心微课项目负责人陈瑛直言,相比此前的一些数字资源形式,微课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灵活、多标准、自主性好”上。

  随着“微课”概念走进校园,各地纷纷开展了微课作品征集活动。不少一线教师都自主做起了微课,从私下交流分享到参加大赛评比。“浙江微课网”由省教育技术中心牵头,为推进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而推出。自2013年创办以来,网站的总访问量累计超过了200万人次,发布的微课视频总数达到3500余个。中心主任施建国介绍,每年相关教育部门都会组织微课作品的开发和征集活动,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微课资源与师生见面,网站也会增加更多学习支持服务。

  寻觅微课对接课堂之道

  面对逐渐流行开的微课,一线教师要怎么去做,才能让新理念落地,切切实实有助于自己的教学呢?在斯苗儿看来,微课其实相当于一种带视频或音频的课件。微课的开发和使用终归需要纳入到教学设计的范畴中。

  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有时可能会在微课讲授的内容选取上出现偏差。“做微课要强调学科性,吃透教材,把握教学实质。”斯苗儿介绍。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挑选知识点、切中重难点,又适合学生学习,还是需要教师们一番斟酌的。

  此外,有一种误区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热热闹闹地做好微课,去参加各种评选,然而一旦结束就把做好的微课“束之高阁”。章苏静认为,教师们在制作微课之初,最好就要想清楚,“我这个微课做出来后给谁用,在什么情境下用?”打通和现实的关联,做出来的微课才有生命力。

  如果对微课有科学的设计,那么它的用武之地并不少。斯苗儿特别看重微课对于教师研修和课堂教学的作用。“老师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备课的时候看一看。对于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来说,还可以通过模仿等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会成长得更快。”而参与制作微课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换一个角度看到自己的课堂状态,得到启发。微课在展示某些特定的内容,如书法课、理化实验等方面更有着优势。“突破了教室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细节上,学生们能看得更清楚。”斯苗儿说。

  杭州采荷二小教师赵海峰认为微课可以成为教师“分层教学”的好帮手。教师如果针对学生经常混淆易错的难点准备好微课,就可以永久性供学生使用。一些微课还可以供学生们在课前预习时观看,引导他们了解教材内容。“微课的出现,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给师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支持的可能。”省教育技术中心资源二部主任莫世荣说。今后还可以根据学生学力的差异,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推出多个版本,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

  精益求精打造优质微课

  徐晓芳是金华市红湖路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主题微课《图形与变换》在“浙江微课网”上累计获得了40万次的点击量,排在了热门微课第一位。徐晓芳3年前第一次了解到微课的概念,后来市里组织微课比赛,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她想到,小学数学里的几何部分如果能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会比较好,就结合自己对软件的兴趣做起了微课。“打磨”微课的过程是艰难的,徐晓芳表示,除了技术上的门槛,对于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也是很大的考验。

  斯苗儿也同样感觉“做好微课不易”。在他们承担的微课资源建设开发项目中,一段几分钟的微课,有的教师甚至会录上20多遍。“微课的制作一般要经历选题、备课、撰写脚本、制作课件、审核、录制、再次审核等多个步骤。”斯苗儿说。除了按步骤准备,参与过优秀微课示范的赵海峰还特别强调,好的微课并不是简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了就行,还要抓住学科实质、达成过程性目标,有交互性、趣味性。特别是趣味性,因为有时候学生观看微课的时候没有教师在场,微课在内容上就要尽量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有专家建议,教师们其实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用合作的形式参与微课制作。而教师们精心做出来的优质微课则可以将更好的教育资源分享出去。“微课并不是自己做来自己用,只有分享和传播出去,才能发挥出它更大的价值。”让斯苗儿感到欣慰的是,她和团队教师完成的200多节微课很快就将发布在人教社的官网上,给更多的师生带来灵感和帮助。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