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825万,现有中小学642所,基本实现一乡一校。近年来,沈阳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战略,超前部署,统筹规划,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沈阳是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825万,现有中小学642所,基本实现一乡一校。近年来,沈阳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战略,超前部署,统筹规划,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 超前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奠定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基础。

  2005年,沈阳在全国较早建成了自有产权的教育城域网,自有光纤2000余公里,出口带宽4G,覆盖全市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区域,接入学校和教育单位709个,基本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现在,沈阳任何一间教室,都能享有市级提供的万 G资源,对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沈阳教育城域网接入CNGI,2009年,实现IPv6全网覆盖。2012年建成下一代互联网体验中心,被市科技局列为科普基地并于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体验中心的建设填补了下一代互联网科普基地空白,使沈阳成为国内首家对青少年提供下一代互联网体验服务的城市。体验中心的建设旨在推广下一代互联网在教育和社会中的应用,让学生走出课本,去感知,去体验。感知下一代互联网络可实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变更和学习评价的多样性,体验在下一代互联网络环境中学习活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

  下一代互联网体验中心的设立是为了让所有教育参与者,以全新的角度,感知未来数字化校园应用,同时为中小学生提供未来技术的实践科普场所,将对全市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下一代互联网体验中心对于沈阳市数字校园应用起到了实验平台的作用。

  未来沈阳市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研究如何将科技融于教育教学中去,研究在科技引领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下,怎样利用科技手段及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做好支撑,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研,教学及学习方式的新模式。

  二、 整体提升,建设数字校园,全面优化信息化环境

  2014年沈阳市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并纳入市政府办实事项目,制定三个星级的数字校园标准。建设工作思路是:以建设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数字化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统筹规划,形成与全市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较高水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主要进行6方面建设。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设施配置水平。在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班班通基础上,建立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环境,推进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等专业教室的升级改造, 对校园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

  2. 加强应用服务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市里建设上连国家、省,下通区县、校的资源服务平台,区域统筹建设完善各类管理应用系统,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3. 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速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市里建设面向全市中小学、业务机构的网络空间,提供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等,学校要利用空间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规模化。

  4. 强化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科研能力等,创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5. 开展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建设,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6. 开展学校信息化发展力建设,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鼓励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特色,积极开展适应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学校组织变革与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校园。

  三、 统筹规划区域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市教育局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以应用导向、创新驱动、协同共建、分步推进为原则,通过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狠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智慧沈阳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沈阳市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区域建设工作,将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作为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置条件,计划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依靠信息化手段,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2015年,依托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沈阳市教育评价工作静悄悄地发生着一场变革。

  该项工作以“大数据•微诊断•深服务”为主要特征,评价内容包括语文、数学、核心素养、调查问卷四个方面,评价对象涉及全市13个县区、383所学校、1474个班级、60025名学生以及部分四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

  统计显示,超过24万张答题卡通过系统扫描,自动录入学生相关数据;700名教师通过网上阅卷系统,使用独立账号非集中阅卷,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24万张答题卡的双评,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节省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助网络答题系统及微信公众平台,3812名四年级教师及35776名学生家长利用移动终端或电脑网上答题,为全方位、立体化诊断教育质量采集了丰富数据。

  四、 加强资源服务,努力实现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多年来,沈阳市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重点都是城域网内学校和教师,忽略了广大互联网人群的需求。2010年沈阳市实现运行共享、共建、共用的资源超市,向互联网内的教师用户开放使用。实现以网络为基础,随时随地获得教育资源服务。2012年,随着“规行减负”的提出,教育资源服务的方向开始向学生和公众扩大。市教育研究院开通了沈阳网络教育电视台,创办了“公益学堂”栏目,每周发布同步辅导课程,旨在打造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服务平台,着重体现免费、开放、共享。

  2014年市政府将“2014年沈阳市千节 ,创新云应用服务体系,让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