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为关键词的时代。特别是从IT到DT,以及所带来的制度和文化的变革,使我们高校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的选择。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为关键词的时代。特别是从IT到DT,以及所带来的制度和文化的变革,使我们高校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的选择。比如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怎么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把创新创业融入在我们的人才体系当中,以及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怎么样来充分利用优质的国际资源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6月13日,中外校长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隆重举行。以下是本次中外校长论坛的主题发言——《全球化、信息化与大学管理创新》的精彩内容:

  德国柏林政法大学副校长 Andreas Martin ZABY: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包括了全球化和信息化,因为大学有这样的能力来通过信息化去拓展全球触角,这对于全球各地的大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首先,怎么样能够为这样的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我们能不能够雇佣这样的老师,或者是培训这样的老师去实施信息化,我们能不能够找到持续的融资的措施来提供这样的在线的教育的服务?现在在线的课程,也受到资金的限制,另外就是在线这种学习经验怎么样能够跟大家分享,因为我们知道在线的教育还需要互动,还需要双向的交流。我提到的只是这些问题的一部分。

  云南财经大学校长 熊术新:

  我提几个问题:

  第一:“国际化”是什么?是一个盈利行为?是一个公益活动?

  第二:亚洲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经济事实所产生的商学院标准,是不是永远只有三大标准。

  第三:现在中国的大学校长理念在什么地方?

  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 辛宝忠:

  哈尔滨商业大学位于哈尔滨市,离这里很远。哈尔滨商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它最初是隶属于国家商业部的一所高校。

  现在我们一共有60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一级学科,3个一级博士学科。在校学生一共是26000人,教师是2000人。我们自己说我们不是纯粹的财经类学校。但同时我们在工科还是有特点,比如说油气储运、石油工程、制药工程,我们有药学院,还有食品学院,有旅游烹饪学院。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我们和兄弟大学相比有差距,但是我们要突出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利用地缘优势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德国柏林政法大学的副校长 Andreas Martin ZABY:

  我们必须要强调人才培养的品质,要强调人才的品行,在国际化当中,这些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同时大家提到的国际化当中的一些挑战,我觉得你们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造成中继续讨论这些话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王稼琼:

  很多学校想通过国际化来提升整体水平,这个心愿是非常好的,但是实现国际化必须要打好几个基础:

  第一是国际惯例的基础。

  第二:我们的国际化需要培养国际格局化的国际视野。

  第三,我们高校发展国际化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我们在这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安徽财经大学校长 丁忠明:

  我说两个观点:

  第一,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化时代,同时也处在“ 大学”或者“互联网+高等教育”我觉得对我们每个高校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如果我们大学能够及时适应这样一个新时代,那么对于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服务,它的效率、质量、水平的提升将是很好的机会。所谓的挑战,就是说我们的教职员工,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技术水平,能不能适应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第二,跟大家分享我们安徽财经大学最近几年来在探索教授自学方面的做法。首先,我们在学校层面成立教授委员会这种形式,把涉及所在学院的学术事务,特别是涉及教师职称评审的权力赋予了教授委员会。第二,从学校层面改组修订学校学术委员会的章程,改组学校层级的学术委员会。我们2010年就已经对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按照三三制的原则进行了改组,所谓三三制就是校领导和学校职能领导不超过1/3,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学校院长和研究所所长不超过1/3,而来自于一线,不担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教授不少于1/3。去年我们实行了换届,两次学术委员会的组成,来自一线的教授都占50%左右。

  兰州财经大学副校长 王学军:

  我认为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高校面临的环境更加快速且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边界,大学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对于学生来说,基于互联网和全球化,学生的视野比我们上大学时大大开阔,他们的诉求也多元化了。

  我就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中国大学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观点。

  第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作为消费者对待。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第二,大学更应该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商,所谓用户就是学生和教师。学校服务质量的评价权要以用户的需求为期望为基础,以用户的实际使用效果为最终标准。

  第三,我觉得应该建立跨部门、跨层级、交叉性的学科团队,这样也有利于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

  第四,应该再造流程,通过流程再造,要建立基于项目驱动的矩阵式的管理模式。

  第五,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面应该建立个性化、菜单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就是实施个性化定制。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校长 On Kit Tam:

  我想分享我在澳大利亚大学里面工作的经验,我们的大学都是自主管理自主治理。30多年前我们有一个大变革,从100%政府提供经费,到现在澳大利亚的38家大学基本上联邦政府给的经费占整个大学收入的来源,高的可能有30%,一般的可能就20-25%,大部分的经费都不是联邦政府给,因为经费的改变,现在很多大学经费很重要的来源就是外国留学生的学费,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已经变成国际化的,甚至于海外都有校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