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来,慕课(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技术在中国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政府及高校正携手打造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学生线下学习发展,保证学习质量。

  自2014年以来,慕课(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技术在中国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政府及高校正携手打造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学生线下学习发展,保证学习质量。

  “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日益普及的网络技术正酝酿着一场思维大变革。打开电脑,连上WIFI,你能感受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悄然打响。而当下,互联网又举起它平等之大旗,吹着包容之号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我国传统高校,朝着现有的教育模式猛烈开火。

  要问武器装备,“慕课”则正是互联网对准传统教育的高射炮。正如经济家汤敏所言:“错过慕课,就会输掉未来。”的确,相较于中国教育窄门,“慕课”的教育方式没有分数门槛,打破时空界限,无论你是什么二代,也不管你在北上广还是云贵川,只要你肯接收资源,你就能随时聆听“常青藤”课程,和清华北大的高材生谈天说地。

  毫无疑问,“慕课”的教育方式已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直线学习”过程。从个人学习的层面上看,网络教学的普及就意味着普通民众可任性“分食”高等教育的蛋糕,而非再通过十年寒窗,亦步亦趋,去探究学术原委,更不再局限于“唯清华学子方可听清华课程”的窘境。可以说,只要民众有知识缺口,便可随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搜寻到相关资源,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补充。

  “慕课”教育这样的网络知识储备链接,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教育成本问题。所谓教育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投入成本。任何想要学习的人都能在自己的空闲时间进入学习状态,不必纠结于起床和熬夜,不必徘徊于辞职读书还是半工半读。当然,“寒门难出贵子”的理论似乎也不再那么斩钉截铁。因为技术的延展能让更多留不起学的人听到太平洋彼岸的课程,让更多没那么多钱学双学位和艺术特长的人,有机会在低成本中获得相关的高质教育。同时,在推动当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政府也不用再囿于教学楼的兴建,不必再挤出高额的教育资金去堆砌出无数同质化的高校来。因为网络教育平台仅靠一台电脑便能让一个老师的声音传遍世界。

  当然,改革的兴起总是以一方的牺牲为代价,教育改革也不例外。踏足“慕课”时代,传统高校的学生自然不会守株待兔。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启“慕课学分认证”系统,即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分数可兑换校内相同课程分数。面对如此条件,学生当然能对教室里的课程说不,对不咸不淡的讲师说一声:“对不起,你的课我不选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高校唯有改革一条路可走。留住学生心好比留住恋人的眼睛,增加自身课堂的不可替代性,让课堂氛围躁动起来,让面对面的亲切感增加,避免开设同质化课程,增添互联网平台无法进行教学的实践课程,砍掉不具竞争市场优势的专业,或许才是高校课堂力挽狂澜的不二选择。

  “慕课”教育军临城下,它的“攻城略地”让现代社会的教育成本降低,让人与人之间知识鸿沟的差距缩小,让教育资源均均衡从幻想变为可能。但在这场变革中,传统高校如何再做弄潮儿,或许还路漫漫其修远,仍需上下而求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