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这一新兴网络教学形式,近年来在军营里也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官兵通过“慕课”平台在线学习。大家的学习使用情况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完善?笔者跟踪采访第14集团军某旅官兵,了解“军营慕课”带来的甜酸苦辣。

  “慕课”(MOOC),是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Mass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足不出户就可以聆听高等学府的课程,这种门槛极低的学习模式自2012年在全球兴起后,迅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热潮。

  “慕课”这一新兴网络教学形式,近年来在军营里也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官兵通过“慕课”平台在线学习。大家的学习使用情况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完善?笔者跟踪采访第14集团军某旅官兵,了解“军营慕课”带来的甜酸苦辣。

  “慕课”进基层 想说爱你不容易

  “欢迎进入‘计算机动画技术’课程,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5月2日,该旅警卫侦察连指导员王家顺早早就来到网络学习室,登录国防科技大学的“慕课”平台,继续自己的“慕课”学习之旅。

  王家顺可谓是十足的“慕课达人”,两年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了5门课程的毕业证。“鼠标一点,课程就学;‘慕课’在手,学习无忧。”王家顺乐呵呵地说:“如今,借助‘慕课’软件平台,官兵可以在线学习军队高校及全军部队的优质课程,不仅可以在线注册、自选课程、随堂测验,学习结束还颁发结业证书,实现了不少官兵足不出户就能学历升级的求学梦。”

  然而,相对于王家顺的“点赞”,基层大多数官兵对“军营慕课”还很陌生。前不久,该旅组织634名官兵对“军营慕课”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仅有不到10%的官兵表示“正在使用,很熟悉”,66%的官兵则“接触过,但不用”,还有官兵甚至从未听说过。

  作为一种先进实用的网上教学方式,“慕课”到了基层部队缘何遭冷遇?

  装步十连上士龙海廷曾是“慕课”的忠实粉丝,每周都专门安排时间登录各大军事院校“慕课”平台学习。但坚持了不到两个月,他就无奈地放弃了。“‘慕课’平台上‘高大上’的内容很多,‘接地气’的较少。类似电台操作使用、故障维修等具体技能,‘慕课’平台上很难找到。”

  与龙海廷相比,坦克四连指导员邓明昌有另一番苦衷。他告诉笔者,去年4月到10月,整整7个月都在野外驻训,课目演示、军事演习接踵而至,业余时间很少,而“慕课”则是在网上定期按时开课,他经常由于工作比较忙而遗憾错过课时。他感慨道:“基层官兵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心上网听听名师讲课,但时间经常不允许。如此一来,很难保证连续、系统的学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不光如此,邓明昌还对网络、电脑等硬件“瓶颈”颇感无奈。“野外驻训条件下,硬件设施较简陋,网络联通不畅、带宽有限,能上网的电脑少,上网速度慢,光下载资料、浏览网页都‘老牛拉破车’,更别说在线听课了。”

  “慕课”要落地 官兵刮起“头脑风暴”

  有不足就有改进,有忧虑就有盼望。说起“军营慕课”该如何改进,大家纷纷建言——

  “盼望部队能与军事院校建立合作机制,针对官兵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和文化程度,多制作一些装备操作、战术运用和战法谋略等方面的课程,让‘慕课’更加‘草根化’‘军营化’,让每名战士、每名指挥员都能从中受益。”某坦克营营长罗乐解释说,如今随着新型坦克、步战车、通信车、自行火炮等大批高技术装备列装部队,官兵们深感本领恐慌,如果“军营慕课”平台能多制作些相关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课程,必定会受到官兵追捧。

  罗乐的话一下说到官兵心坎上,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邓明昌指导员满怀期待地说:“既然‘慕课’学习是一种先进的自我学习方式,何不像政治教育那样,纳入部队理论学习计划,根据课程安排和官兵兴趣特点,科学制定出‘慕课’学习计划,确保学习常态化,提高使用效率,使之真正成为对官兵有益的新学习方式。”

  关荣建指导员的发言代表了另一种心声:“现在上网参加‘慕课’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如果获得的毕业证书不被认可的话,学习动力和热情也会衰减。希望部队能在选拔骨干、任用干部、承担大项任务上,对获得‘慕课证书’且素质过硬的官兵委以重任,既可以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还能让官兵收获成就感,这样就能吸引更多人使用‘慕课’。”

  “‘慕课’再好,内容再多,但没有完备的硬件和顺畅的网络做支撑,也是中看不中用,想学没法学。”宣传干事尹明建议,在野外动态分散条件下,需建立起功能完善的网络学习室,才能确保“慕课”顺畅使用。

  “建议与院校合作定期更新制作‘慕课’内容”“如果条件允许,部队可以建立自己的‘慕课’微平台”“配发移动数字终端,让官兵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参加‘慕课’学习”“有条件的部队可建立互联网吧,让官兵有机会参加地方名校的‘慕课’学习”……为改进“慕课”在部队的运用,官兵们刮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慕课”展魅力 新平台释放新动能

  “尽管‘军营慕课’在部队的使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不妨对‘慕课’多一些宽容的眼光,将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旅政委王文跃介绍说,为使“军营慕课”更受官兵欢迎,该旅进行了诸多探索——

  针对当前“军营慕课”内容不接地气的问题,该旅党委积极与军内外20余所高校协调联系,与其中13所院校建立了“互学联训”机制,通过邀请院校专家到部队实地调研,区分指挥干部、技术干部、士官、义务兵等8类岗位人员,收集汇总了35个基层官兵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训练、保障和思想难题,使“慕课”在内容设置上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官兵实际。

  该旅还组建“慕课办公室”,专门从各大军事院校遴选对基层官兵有用的课程,列出“慕课时间表”,纳入政治教育计划,并利用每月的教育准备会时机,对“慕课”课程作出专项部署和讲评。野外驻训条件下,该旅增加了电脑、服务器等硬件投放数量,通过科学统筹时间,确保官兵每周两次的上网用网时间“雷打不动”,如有冲突,便将“慕课”内容录像上传到政工网,供官兵下载学习。

  除此之外,他们还调整经费预算,编列专项经费,用于升级改造网络硬件设备;引入互联网,建起了“军营网吧”。官兵们既可以在军网上使用“慕课”,又可以通过互联网聆听地方名校的课程。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官兵使用“慕课”的积极性,该旅还建立“学分制”,对“慕课”毕业者进行量化积分,同等条件下,在入学提干、立功受奖、选拔和任用骨干等方面,对“慕课积分”高者予以适当倾斜,鼓励越来越多的官兵加入到“慕课”使用者的行列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