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进入教学主战场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灿莉

  一、总体思路

  落实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的要求,完善资源应用平台建设,着力推送优质数字资源“进学校、进课堂、进空间”,努力实现日常教育教学“全员、全科、全程”应用信息化,切实发挥信息化支撑和促进教学模式、教研模式深度变革的功能,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由点向面拓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重点工作

  1.持续优化资源平台建设, 基本建成覆盖全省中小学、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信息化资源环境。

  完善资源应用平台各栏目设置与具体内容,落实学校社区、班级社区和教师社区等板块的应用功能,加强云图书馆和试题中心内容建设与应用推广,搭建“资源超市”,创建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补的服务模式。依据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征集、汇聚的方式,不断丰富基础性资源,逐步扩充个性化资源,满足师生多方面、多层次教与学的需求。做大做实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空间”,建立全省师生互通互联的数字化教与学的共同体。

  2.开展专题应用推进活动,初步搭建全省中小学全员、全科、全程应用信息化的展示、交流平台,为大规模、常态化应用积累经验、提供指引。

  开展高中微课研制、评选活动,由省级教研员引领,汇聚全省骨干力量创生资源,率先实现高中学科教学资源系列化,为高中普遍开展信息化教学实验奠定基础;开展基于微课的 教学模式实验,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的评选,实现 “大练兵”、“选优课”、“出名师”、“汇精品”的工作目标;分级、分科开展利用“网络空间”的常态教学实验,引导教师利用个人空间开展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鼓励学生使用个人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网上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3.拓展在线课堂应用范围,优化专递课堂教学体系,启动在线课堂、专递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促进薄弱学校、农村教学点开足开齐开好课程。

  推广城市学校辐射农村学校、城市优质学校辐射薄弱学校,中心学校覆盖所有村小及教学点的在线课堂教学实验,加强对在线课堂的教学指导,开展在线课堂的教学评估,完善在线课堂教学常规。建立专递课堂协同教学机制,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专递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薄弱学校、农村教学点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实施质量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支撑师资短缺课程实施方案,促进这些学校课程开设由开足开齐向开好转变。

  4.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研训机制,促进广大教师切实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由点向面拓展。

  分解落实“省域内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遴选若干市、县、校作为学科研究基地,省教科院各学科教研员对口联系学科基地展开行动研究,同时以研究为抓手,持续开展全省教研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执行力专题培训,打造一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骨干教研力量;建立教研信息化视导评估体系,切实发挥“教育科研为主体”的作用;配合相关部门创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机制,创设基于知识学习、技能操作、实践体验的学习环境和多样的可选择的培训课程体系,提升培训效能;结合推进活动和研究项目,会同相关部门逐步建立学校、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系列激励机制,促使率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和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为全省“大规模、常态化”实施教育信息化树立标杆。

  5.聚焦考试与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相关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拓展教育信息化对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支撑和服务功能。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构建全省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规范信息采集、管理和使用的程序与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高中阶段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为高校自主选拔人才、学生发展指导、社会监督等工作提供支持服务。以基础教育质量综合改革为契机,构建全省统一的中小学课程开设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省中小学课程教学进行持续到位的在线监测,促进全省中小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程。着眼提高教科研工作的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基础教育教科研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基础教育教科研管理业务流程,整合全省教研力量,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和课程监测信息,探索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评估和德育咨询,尝试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指导、服务机制。

  三、基本要求

  1.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研部门要高度重视、高端思考,高位引领,确保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整合力量,当好表率。全省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与购置统一归口省级资源平台,各地不必再自行建设资源中心,以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和工作机制,切实建立起以教育管理为龙头、以教育科研为主体、以信息技术装备为支撑的协同推进的领导和组织机制;教研部门要先行先试,始终站在信息化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挥教研员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研究先行,实验推广。要组织骨干力量,配合省里各个课题研究和实验项目,深入研究解决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分层建立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推进机制,给予基层学校持续、到位、有效的指导。三是做好培训,做实活动。要结合省级培训,改进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组织开展好本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要积极参加省级各项推进活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活动与教育教学常规结合起来,确保活动接地气、见成效。四是树立典型,激励驱动。要充分把握省级评估考核的契机,结合地方实际,建立完善推进信息化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激发实验学校、先行教师的活力,树立本地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

  2.各中小学校特别是项目实验学校要深刻认识、深入研究,深度践行,开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一是纳入发展规划。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转型发展的契机,重新审视、完善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二是做实社区、空间。要确保年底学校网络社区和师生网络空间全面开通,配合省级平台向社区、空间推送资源,梳理、确认师生需求,为省级平台资源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服务师生提供意见、建议,为师生立足空间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奠定资源基础。三是深化项目研究。要根据项目进度要求,抓紧制定上报详实的行动研究方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安排,到班级、到学科、到教师落实研究任务,及时总结报送研究成果,加强校际交流联动。四是强化教学应用。要加快电子白板、移动学习终端等教学工具进课堂,构建实时、多元的师生互动机制,逐步改变封闭的、孤立的、单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组织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方式转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