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减负增效,提高教育质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及《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5年)》和《株洲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2013-2015)》等文件精神,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加快应用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三通工程”建设,遵循顶层设计、分类指导、创新机制、应用驱动的原则,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改革,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减负增效,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三通两平台”。

  1、完成 “三通”建设任务。重点完成1个县市区直通式教育城域网建设,建设校园网288个,达到75%,新增宽带接入学校62所,达到100%,714间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达到83.9%, 298所学校建立学校空间和班级空间,达到72%,23736名初中阶段及以上学生和3475名教师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分别达到73.2%和100%,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比例达到80%以上。

  2、建设基础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各单位要在教育部、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应用,探索开发适合本地区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功能。制定教育管理平台应用实施方案,抓好培训与管理工作,做好教育管理平台学生、教师、校产数据等采集、入库和管理工作。各单位要统筹辖区内学校数字管理平台的建设,制定统一标准,实现入口统一、单点登录,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提升管理效率。

  3、建设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各单位要依托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全部完成教育资源分中心平台建设。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将对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及空间进行平台下移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人负责,按照平台下移的日程安排,做好平台下移后平台管理、资源整理上传、师生空间、班级空间和学校空间开通等工作。

  (二)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

  1、开展“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市区”和“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在巩固芦淞区、石峰区、炎陵县、荷塘区、茶陵县和天元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力争高质量完成1-2个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的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市区” 1-2个;创建“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2-3个。力争省厅“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工程”优胜奖1-2个。“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市区”从已创建成功的“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县域内整体推进三工程奖补资金”县市区中进行评选;“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从2013-2014年度市级“数字校园”及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学校中进行评选。

  2、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指导督促完成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3个项目(株洲市一中、天元区银海学校、炎陵县教育局)的验收工作和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8个项目(株洲市三中、株洲市四中、石峰区教育局、荷塘区教育局、芦淞区教育局、株洲工业学校、株洲市十八中、醴陵市孙家湾学校)的建设任务。2015年,争取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3-5个,完成市级“数字校园”试点 7所和市级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试点11个左右(含“中小学网络联校试点”1个,基于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试点2个),实施以奖代补。

  (三)扎实抓好资源、空间建设应用。

  1、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晒课”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70%,评选省市级“优课”400堂。

  2、依托学科基地和各试点学校,进行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优质资源。建设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