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有两个特点:开放共享——慕课参与者不必是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要求学费,它是让大家共享的课程。可扩张性——许多传统课堂针对于一小群学生对应一位老师,但慕课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于不确定的参与者来设计。

  学生:没有了单调和枯燥,很直观,很喜欢……

  老师:这是双主体的课堂,教与学都主动参与,早就该这样了……

  学校: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上,探索混合教学之路……

  教育部门: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课程注册人数多;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上线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24小时全天开放;“C”则代表Course(课程)。

  慕课有两个特点:开放共享——慕课参与者不必是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要求学费,它是让大家共享的课程。可扩张性——许多传统课堂针对于一小群学生对应一位老师,但慕课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于不确定的参与者来设计。

  学生 很有趣吸引人

  11月25日上午10点,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勘查工程职业教育师资2013级1班和2班的100余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已经准时坐在第三实验楼5楼多媒体教室的电脑前。他们要上的这堂大学物理课,内容是“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

  同学们有的独自默默低头翻着课本,有的凑在一起小声猜测今天周老师会给自己的小组出个什么样的题目。

  此时,周广东已站在讲台上,操作电脑开始给学生传送今天的分组问题。自从这个学期开始实行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以来,学生们经历了最初的不习惯到现在的“追捧”。他们小声对记者说,这样的课堂有趣,能“抓住人”。

  周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今天的上课内容,然后宣布各小组的问题,让大家先熟悉一下。

  很快,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电脑桌面的“文件接收柜”里看到了今天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周老师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任务都有一定关联。大家分别针对自己的问题,查看书和课前笔记,准备问题的答案。

  当周老师开始提问第一组时,教室里的大多数学生都异口同声说出了答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

  第一个问题结束,很多学生的电脑里出现了周老师传来的一个视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李岩松的关于平衡态、准静态的慕课。这个视频约有5分钟,虽然大家都已经在课前看过,但是周老师的下一个问题将会和这个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相关,他们要再次回顾视频来加深印象。

  视频播放完毕,周老师随意抽取了第一组的一位学生,让他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平衡态是什么。这位学生很快站起来,没有一般被老师点名的学生那样紧张,而是脱口而出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周老师随即又追加了一个问题,这位学生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竹筒倒豆子似的说出了答案。

  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直到第六小组,所有被提问的学生都顺利回答出了问题,周老师还在中间穿插讲解了一些学生们提出的疑问和难点,并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大家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自己的个性解读,让学生进行互助式学习,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班上学生王之正认为,自从上了慕课,课前自己预习、带着问题上课、经过老师的提问发现自学时忽略的重点和要点、课后反复观看慕课视频寻求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高效。”

  由两个50分钟段落组成的这堂物理课,在学生和老师的充分互动中,貌似“很快”地结束了。

  大二学生罗莎莎这样描述慕课,“慕课和传统教学之别就像电视剧和小说,前者很直观,我个人感觉就是视觉对人的刺激总是大于听觉的,没有那么单调和枯燥,所以用慕课的学习方式我很喜欢。”她希望,今后所有的课程都能采取这种方式教学。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6/96fb0b7feca8f19jpg /></center><p>


</ul>
</body></html></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