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慕课”在中国大学的推广,很多大学校园里正在劲刮“慕课”风,北大等高校甚至还承认了“慕课”的学分。那么,“慕课”风劲吹之下,传统的大学课堂会改变吗?大学教师会有危机感吗?谁会因此而受益?

  随着“慕课”在中国大学的推广,很多大学校园里正在劲刮“慕课”风,北大等高校甚至还承认了“慕课”的学分。那么,“慕课”风劲吹之下,传统的大学课堂会改变吗?大学教师会有危机感吗?谁会因此而受益?

  传统的大学课堂会改变吗

  在吉林大学的寝室里,在图书馆里,在计算机机房里,在自习室甚至是食堂,经常能够看到学习“慕课”的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慕课”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习惯。

  “我选择了复旦大学名师、新闻学院程士安教授执鞭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我对这个课程比较好奇,对老师也比较感兴趣,但是长春离上海太远了,这个课程帮我实现了与名师面对面的机会。”吉林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李梅告诉记者。

  李梅选择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是复旦大学登陆全球MOOCs(慕课)平台的首门课程,于4月1日正式上线Coursera平台,该课程开启了复旦大学“拆下大学围墙”,直面MOOCs时代的危机与挑战,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历程。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表示,对于大部分课程来说,利用“慕课”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一定比传统课堂要好。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时间,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灵活性,而且让老师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一次备课,多次使用。

  李晓明认为,“慕课”的推行,也让教师用不着每年在课堂上重复那些已经讲过多次的“段子”,可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上来,从原来的“老师在台上爱讲什么讲什么,学生在下面爱做什么做什么”的窠臼中跳出来。

  大学教师会有危机感吗

  在中国高校中,一些公共课由于教师水平参差不起,像法律常识、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学生并不一定愿意听枯燥的说教,而一些名师讲的课却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MOOCs,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在线听课。

  同时,MOOCs还有考核的内容,在线听课配合线上线下考试、作业,实现异地教学。“比如,吉林师范大学在师资方面肯定没有吉林大学好,但是吉林师大的学生通过MOOCs照样可以听吉大名师授课。”张雁东说。

  这也意味着,一些不受欢迎的课程可能就会因为选课少而被取消。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认为,现在正在兴起的“慕课”将会对本科生教学影响很大,在“慕课”上运行的都是很多名师推出的优质教学课程。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授的课程还是照本宣科,即使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各种各样的投影和教材数据库,但是没有真正利用,就是把课程扫描变成电脑里的PPT,并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无论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慕课等都是新的发展形势。”李元元说,可以预计,由于一些教师课程没有学生来选课,教师自动会退出教学计划。如果一些教师连续一年两年都没有学生来选课,下一步的改革方案也考虑,要么转任其他课程教学,要么转岗。

  复旦大学等正在建设慕课的高校称,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成效,重点是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与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而非做大学不擅长的市场与平台。

  谁会因此而受益

  “慕课”是舶来词,直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主讲教师负责、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考试5要素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2013年,中国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拥有成员单位64个。

  和复旦大学一样,中国许多高校正在掀起建设“慕课”热潮。上海交大成功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已于本月初正式上线发布,来自两岸三地的北大、上海交大、香港科技大学、新竹交通大学等四校的10门课程首批上线。

  未来,还将陆续有新的课程不断推出,学生将能通过“好大学在线”平台选修来自两岸三地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足不出户享受高水平教育资源,并有希望通过这种全新而自主的学习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这也意味着,即便是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及时没有机会走入现实课堂,也可以通过学习某个大学的课程,聆听某个教授的课程,获得大学的成绩证明,获取相应的知识。

  李晓明说,以北京大学为例,北大教师中会有不少人希望自己的讲课能惠及更多的学子,而不受教室大小和上课时间所限。慕课提供了低成本实现这种愿望的可能,也让教师在开设“慕课”中获取传播知识的快乐。同时,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尤其是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