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主文献数字化资源库”正式向北京高校开通,“北京高校文献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同时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王利明,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黄宝印,北京市教委委员兼高教处处长黄侃等出席启动仪式。
10月2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主文献数字化资源库”正式向北京高校开通,“北京高校文献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同时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王利明,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黄宝印,北京市教委委员兼高教处处长黄侃等出席启动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主文献数字化资源库”是北京市教委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的建设成果,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目录及全文。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举措,中国人民大学自2006年开始启动“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本着“主流、经典、前沿”的甄选原则,由责任教授牵头,整合学科全体教师的学术力量,建立了以人文社会学科及特色理工学科为主的经典精品文献集。此次开通的资源库,通过共享系统平台实现了对主文献资源的检索、全文获取、评论互动等功能。
“北京高校文献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是“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教委重点支持项目。该平台结合人大数字文库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自行制作的学科导航系统,将北京地区88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导航检索查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区域参考咨询和文献引用,以及网络搜索引擎拓展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统一检索平台进行远程化管理,无缝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
陈雨露校长指出,博士生教育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程度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博士生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肩负着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使命,需要加强培养以博士生为代表的“立足本土,比肩世界一流”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性、基础性的工作。
陈雨露校长表示,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博士生课程体系改革,全面建立以科研创新为导向、以学科专业为平台、以学术团队为主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图书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此次面向首都高校师生开放两个数据平台,为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也进一步推动了首都高校之间图书馆的交流和深度合作。
黄宝印副主任指出,博士研究生教育对于学位教育具有最大的带动作用,是高层次拔尖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主要标志,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质量的体现。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创新升级”和“人才升级”的双重使命,“合作、开放、分享”成为主流。相信资源库和检索平台的建设必将对博士生培养和北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黄侃处长表示,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为首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大图书馆团结北京地区80余所图书馆开展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推动了高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持续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次启动的两个数据平台,填补了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数字文献资源的空白,从整体上提升了北京地区文献资源的支撑水平,为首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全市民众的知识获取拓展了途径,为北京地区高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推动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启动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黄朴民主持,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BALIS)项目主持人、原北京图工委秘书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大椿介绍了“统一检索平台”和“主文献资源库”建设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介绍了博士生主文献制度与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情况。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长、馆员和学校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负责人当天作了“统一检索平台”和“主文献资源库”的使用培训,与参加活动的各高校图书馆代表就“文献检索阅读”“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问题交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