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课堂解决了师生及时交流、充分交流等一系列问题,但也存在影响注意力、拖延进度、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脱节等问题。在两年多的探索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尝试“未来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完美融合。

  信息化课堂解决了师生及时交流等一系列问题,但也存在影响注意力、拖延进度、与传统学习方式脱节等问题。在两年多的探索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尝试未来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完美融合。

  信息化课堂解决了师生及时交流、充分交流等一系列问题,但也存在影响注意力、拖延进度、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脱节等问题。在两年多的探索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尝试“未来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完美融合。

  优势: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师生间的交流”

  课堂上,数学老师魏进华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微视频,将当天主讲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做了介绍,随后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接下来,学生通过平板下载了一段长达8分钟的 放到网上,完善课后对学生的辅导。

  “习题电子化之后,上课随堂测试的时间很容易控制,老师通过平板就能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魏进华举例说,以前虽然也有随堂测试,但是测试卷子需要先收上来,经过老师的批改之后才能整理出问题,等到第二节课再给学生评讲。而信息化课堂中,老师立即就能看到学生提交的试卷,统计出结果,当场就能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最好的摸底方式。

  挑战:存在与传统学习方式脱节、影响进度等问题

  从入校起,白天就是云班的一员。已接触信息化课堂两年的他对这样的课堂已经适应了。“唯一的遗憾是,微课看得多了,觉得终究不如老师讲得生动。”他说。也有学生表示,平板都由学校保管,平时做错的题都在平板上,没有办法整理回家,限制了复习巩固。

  “这也是信息化课堂与传统作业的脱节之处。”化学老师聂荣华说,“学生在学校用的是平板学习,但回家还是要以传统作业的方法复习。对学生来说,两种学习方法有一点跳跃。除此之外,学生回家后,有没有通过微课预习和复习?老师都无法获知。

  未来课堂的课程设计与更活跃的节奏也是一场挑战。数学老师黄典平说:“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只需要把掌握知识的方式讲给学生就可以了,但现在老师还要考虑,一个知识点用什么方式展示最合理、最有效。其次,对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求也更高。信息化课堂上的学生比传统课堂活跃许多,积极性更容易调动,老师把控课堂的难度其实更大。”

  历史老师吕途有同样的感受:“有时候学生参与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占用课堂大量时间,对教学计划和进度都会有一定的冲击。”

  探索:新技术与传统理念融合帮学生自主学习

  很多老师担心,学生对平板的好奇,会影响注意力。校长何伦忠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学生对平板这个新东西肯定会兴奋,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就会自然而然把它当做一个学习的工具。未来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充满挑战,但值得尝试。”

  为应对新课堂,魏进华学习了微课的制作,并将资源共享给学生。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他就会请教学校的技术团队来帮忙,例如习题电子化、微课资源包上传等。他说:“如果第二天有一些难讲懂的知识点,前一天我就会发微课给同学,督促他们预习。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对他们的疑惑解答,讲课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一味地讲,却摸不清学生的疑惑。”

  信息技术优势明显,但应理性对待。该校信息中心主任宣耀文认为,未来课堂很容易给大家一个错误的概念——炫技术的课堂。其实并非如此,信息化技术应该是为课堂拓展深度用的工具,课堂还是应以教材为本,学生为主。现在数学与物理是最常使用平板上课的两个科目,而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用平板的次数就要少得多。

  何伦忠认为,将新技术与中国传统教学理念融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自主学习,才是未来课堂最大的价值。(记者 李益众 通讯员 吴宇婷)

  原标题: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追求未来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22日第11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