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目的是让物品与网络连接,能够感知、方便识别和管理。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在随着“物联网”的产生发生改变,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教学,需要构建数字化的中小学科学探究新模式。
现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网络功能强大、丰富,终究是虚拟的,为了扩展互联网的用户端,“物联网”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目的是让物品与网络连接,能够感知、方便识别和管理。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在随着“物联网”的产生发生改变,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教学,需要构建数字化的中小学科学探究新模式。目前,数字化理化生实验设备,也仅仅是围绕学科教学内容在中小学教学领域开展。然而,校园数字农植园通过传感系统,构建数字化种养殖环境,创造更加良好的探究和体验环境,使小动物饲养、植物种植,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与数字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辟了实验教学新模式。
学校通过建立一个微型校园数字化农植园系统,通过种植、观测某种植物、动物的生长情况,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对动植物生长的状态以及动植物所处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数据被采集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输出实时数据。通过平台,与广大用户共同交流种植经验,展示研究成果。通过遍布各地的微型校园数字化农植园系统,同时开展各种主题型、差异性、比对型等科学小实验,使合作性探究变为现实。
数字农植园为学生提供在玩中做探究的情境,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集长时间持续实验、户外实验、跨时间与跨地域的合作实验于一体的数字农植园不仅能提供比手工采集高得多的精确数据,而且大大节省传统实验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的时间,使科学探究的重心落在假设级探究活动上,并保证探究的成功。与此同时,数字农植园中个人的实验结论可以提供给他人应用,教师可以在线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学校可建立校本的学生实验报告资源库,这对学校校本探究课程的建设,教师个性化实验设计都提供了保障。数字农植园建设也为学校“特色”实验教学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