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安庆市宜秀区,这个农村面积远大于城市的新区,课堂教学、校园管理乃至教育发展都因信息技术而悄然发生巨变。全区60所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课室,优质教育资源被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广泛共享,教育信息化正在为教育现代化提速。

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这个区将从今年起的未来5年内,投资1841万元,为教育信息化再提质提速。

党委政府重视,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宜秀区教育信息化奋起,与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息息相关。

普遍的存在是,现代人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信息技术。上网浏览新闻,用qq或email联系工作,下班回家的路上,也不忘记打开手机刷刷微信、微博。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今后的学校将是无围墙的学校,学习将是无边界的学习,未来教育给学生提供的将是丰富的、可选择的、个性化的课程。

教科书将会慢慢退出舞台,被网络化的精品课程及网上讲座所取代。有专家预见,学习将进入无处不在,随时随地进行的“泛学习”时代。或许就在不远的某一个平常日子,你会发现,电子书包取代了传统书包,电子课本取代了纸质课本,电子白板取代了传统黑板(已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势不可挡之势开启了“教”与“学”的全新时代。

“教育信息化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最鲜明特征,中国现代教育的推动力。”如何抢占这一新的教育高地?

走在安庆市教育信息化最前列的宜秀区给出的最重要经验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这个区教育局局长方劲松的记忆里,区委书记李顺琪,区长娄雪松等领导在务虚会、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打造智慧宜秀,教育必须先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先建成信息化。

这个区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程海东为组长,区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由教育局分管局长兼任。同时,区教育局还聘请了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为专家指导组。

“上下联动,多部门支持,着力在顶层设计,组织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全面谋划,周密部署,分步实施,容易形成教育信息化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方劲松表示。“而仅靠教育部门一己之力,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式。”

规划总是走在投入之前。《宜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发展信息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区的重要指标和手段。而根据国家和安徽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基本标准,在认真研究教育信息化现实需求和客观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及时出台的《宜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则更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宜秀区作为2005年由郊区调整成立的城市新区,尽管经济基础薄弱,但对教育投入,政府“不差钱”。仅近三年来,这个区共投入资金2150万元,用于包括信息化在内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每年按义保经费的10%,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费,为全区搭建一条通向教育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到目前,这个区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100%教室配备多媒体信息终端,学生人机比达到7∶1。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00%获得市级以上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100%,90%以上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

三大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路

每天早上一上班,宜秀区教育局局长方劲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入宜秀区教育局网站:“各校正在思考什么?做什么?做的效果如何?都有哪些经验和问题,一看就清楚明白。”

阅读当天的教育新闻成为他掌握基层教育发展动态的捷径。有时,他甚至拿起电话,告诉新闻的作者:“标题该如何做,主体内容不能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要让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你们具体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和学生都深切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给课堂带来的便利和惬意。上课时,老师将存有课件的u盘插入电脑主机,就能全面呈现课程内容。通过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可批注、修改学生作业,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起来。”与宜秀区教育局局长一样,现在,这个区的教育工作者、学生,每天都畅游在他们构筑起的四通八达的教育信息高速路上。

“经济要想富,先修路。这个路是现实中的路。教育要想‘富’,也要先修路。不过,这个路是虚拟的路:信息化之路———现代化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新的增长点。”宜秀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徐永生表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