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抓住机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江西师范大学在校学生总数规模接近5万人,教职工2860人,分青山湖、瑶湖两个校区,占地3400亩。管理压力过大,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江西师范大学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从1999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并着手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主要由教务处依据自身技术力量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自主开发。十余年来,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成绩可观,特别是2010年学校财务状况出现好转以来,信息化办学不时呈现出亮点,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系统,成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主要角色,推进了学校各方面教学改革,提高了办学水平。

  一、观念先行,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江西师大教务人较早敏锐地察觉到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革命性影响,深深认识到在教学管理一线实践中,技术管理优越于人的管理,潜心研究分析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并利用自身技术力量投入软件系统开发,经过十多年经验摸索,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化成信息技术管理,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套系统成为江西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的神经中枢,

  2013年,学校以教务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动力源,带动全校各学院内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将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作为学院年终绩效考核的一级指标,促使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从总体上再上一个台阶。与此同时,为拓宽眼界,教务处主动与清华大学及当时的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创办了省内首个“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为传播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路径依赖,还需问题导向求突破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前总裁乔布斯去世前与比尔·盖茨在关于教育对话时一致认为:“迄今为止计算机对学校影响小得令人吃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还有很大的空间。各学校情况不同,教学管理信息化不可能照搬他人系统一蹴而就,其进程受观念、条件制约明显,同时又夹杂着校内外政治、业务和技术间的博弈,其路径虽有依赖性却注定充满困惑和艰辛。每个学校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借鉴兄弟高校的成败经验,贯彻“育人中心”和“以生为本”的理念,服从并服务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不仅需要遵循“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原则,更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脚踏实地,讲究策略,寻求突破。

  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在工作的推进方式上,江西师范大学在初始阶段主要依靠提供优质服务来吸引广大师生,利用网络技术为师生排忧解难,让他们尝到网络的甜头,后期则主要通过逐步增强政策导向,促进广大师生利用网络的习惯养成。如规定获得星级课程教学奖的老师必须使用网络教学,限定只能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选课、排课、调课、考试安排、教室申请、成绩录入等等。一开始,有些老师有情绪,不习惯,个别教授公开宣称“我不会用电脑,也不需要电脑”,但金子总会发光,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让师生尝到了甜头,成为离不开的工作必备品。教学管理效率和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今,数万师生使用量使得教务系统经常出现由于师生登录数量过多,造成网络拥堵等现象。

  三、以人为本,打造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网络计算,其软硬件平台建设是关键,我校在平台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作为校园人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便利性、可靠性和智能化特点,努力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全面信息化。在硬件平台建设方面,校园网络实现了全时全域全覆盖,有线信息点已达6014个,无线信息点也有296个,主要办公区和教学功能区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截至2013年12月底,全校共拥有计算机12929台(套),其中11668台(套)用于教学。在软件平台方面,先后完成了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图书情报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虚拟办公和网络资源共享。师生员工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如同身在校园,解决了校园人因空间距离带来的不便,实现了学校就在网络中的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我校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升为国家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作为江西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目前年访问量数百万人次,下载量超过4000万篇,为全省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管理优先,切实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自主研发维护零距离实现管理理念。2003年以来,学校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教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独立自主研发了“教务在线”系统。自主研发的优点是有利于拉近理想和现实距离,有利于管理理念和实务操作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及时便捷地根据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系统调整。如最近,为了践行开放办学理念,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在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我们考虑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在网络上及时设置了“家长园地”栏目,老师定时将学生成绩、在校表现等情况上传,家长可以随时登录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便配合跟踪教育指导。就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家长点击率挺高,受到了社会好评,引起了央视及省内外相关媒体的广泛关注。

  打通系统门户,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江西师大的“教务在线”系统已从单一的教学管理系统发展成为面向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教学服务和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信息系统不仅用作注册、选课、排课、成绩等管理,而且也在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就充分利用了该系统实现了本科教学常态监控。学校依据《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控实施方案》,以专业为监控对象,分别对培养方案、师资条件、教学条件、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与建设等15个指标50个观察点进行实时监测,构建了海量信息常态监控数据库,有效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白皮书的可靠性和撰写便利性。我校将进一步拓宽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争取建立一站式服务系统。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有力保障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透明;切实提高了优质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能力;根本改变了校园人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幸福指数。

  五、内容至上,突出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

  俗话说“技术为王,内容至上”,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承和人的社会化,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我校积累了大量数字教学资源,每学期初学校将所有课程教学都搬到网上,开设专门的讨论区供师生交流,但资源的优质率不高。最近作为尝试,我们推出了“正大 ”,为学校名师名家和十佳百优教师专门搭建展示平台,如作为我校第一门全面完成并正式上线的,由学校资深教授傅修延主讲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赣鄱文化的生态智慧”课程就深受欢迎。同时,学校结合重金购买的开放网络资源库和网络精品课程平台建设,让广大师生可以免费浏览与下载海量的教学资源,从而大大丰富并提高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几年来,学校还积极倡导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探索开放办学、合作办学共同体建设,切实开展教学、科研及图情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重点加强了与名校合作,实施“大学生第二校园经历”计划。如先后启动了赣、黔、冀三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高等数学”和“无机化学”两门课程率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期末命题考试,统一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又如通过暑期外校交流和MOOCS学习,让数百名学生受到了北京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名校的沐浴和洗礼。

  总之,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从领导和普通师生都要意识到、感受到信息化工作不是一种多余负担,而是时代对高校管理提出的一项革命性任务。高校须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出发,采取问题倒逼方式,集中全校智慧,打造高效、科学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中,要有一支专门从事信息化技术工作的人才队伍,教务管理主要负责人应亲自抓,将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同技术系统真正无缝对接,使信息化管理真正成为人为管理的延伸,而又避免人管理中存在的人为干扰因素,还教学管理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本真面貌。

  (编辑:杨馥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