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岁的黄欣,是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1级的学生。即将升入大四的他,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挤出时间自学了11门MOOC课程,并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弈论”“编程语言”“Scala函数式编程原则”“数据科学导论”“机器学习”等6门课程的合格证书。

  今年20岁的黄欣,是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1级的学生。即将升入大四的他,在忙碌的大学生活中,挤出时间自学了11门MOOC课程,并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弈论”“编程语言”“Scala函数式编程原则”“数据科学导论”“机器学习”等6门课程的合格证书。

  MOOC(慕课)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通过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黄欣眼里,与传统大学教育模式不同的是,网络课程学习时间自由,效率高。MOOC的课程一般在8周左右,其涵盖的内容不比传统大学18周课的内容少。这些课程,对学习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更要求学习者要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强化学习效果。

  黄欣最先接触MOOC,是通过Coursera这一在线教育平台实现的。开始的时候,黄欣的在线学习并不顺利。第一门课由于与暑期实习冲突,没能听成。后来又选了一门名为“机器学习”的课程,听了4周后落下学习进度,也没能坚持上完。他又选了一门“编译程序”的课,但由于课程难度实在太大,加上他还没有适应网络学习的方式,所以不久又放弃了。

  “一连串的失败让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开始畏惧这种学习方式。但直觉告诉我,慕课将成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就在这时候,我接触到了教育组织(Udacity)。Udacity对课程难度进行了划分,出于树立信心的目的,我选择了一项难度最低的课程。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下,我完成了这门课程,并顺利拿到了我的第一个在线学习的证书。”这份证书重新激发了黄欣对在线学习的热情。之后,他相继选择了“博弈论”“编程语言”“机器学习”“数据学科导论”“Scala函数式编程原则”等5门课程,并且获得了这5门课程的合格证书。

  在完成学校的课程之外学习11门网络课程,这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想象。黄欣有自己的办法:“要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例如乘坐地铁的时间、等待校车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学院有一位前几年毕业,现在在微软亚研院工作的师兄,利用乘坐地铁的时间读了很多书,当时学校图书馆TP分类的图书他几乎全部读过。像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那么我每周都会留一些时间做程序项目进行练习,如果我觉得某门课程似乎比练习更有意义,那我就会把原计划用于练习的时间拿来学习MOOC。”

  “我觉得他不属于学霸,一定要评的话可以把他放在学神这一级。”黄欣的高中同学张玺丽这样评价他,“他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认定的事情就会踏踏实实去做。”当年以高中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的黄欣,在同学们眼里是一个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对于如何判断和选择MOOC课程,黄欣的经验是:“判断一门课程的质量可以查看论坛里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可以查看课程大纲,如果涵盖内容很广,但是上课时间又不多的话,那很有可能只是介绍性的课程,反之就是比较深入的课程。还可以看他的课程设计、授课方式、作业设计尤其是编程作业,老师和助教的参与程度以及论坛的活跃度等等。”

  当中国青年报记者希望黄欣能把学习方法分享给MOOC的学习者时,他很痛快地拿出了自己学习法宝:“结伴学习,参与讨论。”他说:“由于MOOC的学习不具备强制性,没有功利性,绝大部分课程没有任何学分,也不会得到认证,所以结伴学习的方法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一起讨论更容易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使我们不会轻言放弃。”

  “他是一个很愿意分享的人,当MOOC刚刚在国内兴起时,他就叫上我并督促我和他一起学习。”黄欣的好友谷瑞这样评价他。分享、互动,也是MOOC的精髓。每一门课都可以有很多的学习者同时学习,大家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解决其他人的问题而增进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通过提问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浏览其他人的讨论而开阔思路和眼界、得到启发。

  黄欣谈到,在选修“博弈论”时,教授们提供了在线的实验,可以与同学一起互动完成一些游戏,譬如囚徒困境等等,让学习者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在“编程语言”这门课中,每一次的编程作业都有同学互评的环节,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为其他至少3名学习者的代码风格进行评分和点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教授是这样描述黄欣的:“黄欣是我2013年上半年在南京大学课堂上碰到的,当时他是软件学院大二的本科生。我发现,他在大规模网络课程的新天地中,正在探索一套全新的学习方法,并由此提升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创造性自主能力。”

  桑新民教授说:“这是南京大学在世界大规模网络课程新潮流中自发产生的新一代优秀学习者。”

  黄欣的一篇“我在Coursera上大学”的文章也被桑教授作为范例向感兴趣的师生推荐。而看到过这篇文章的学生,也都感叹自己真的有点out了。

  如今在阿里巴巴实习的黄欣,切身的体会到了MOOC课程对于他的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他认为MOOC的存在可以让学习者学到更加实用的知识,也可以帮助没有学位的人找到满意的工作。

  对于MOOC的未来,深受其益的黄欣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在线教育要想发展,必须取得提供认证或者学分的资格,建立盈利模式。未来的在线教育应该是软硬件结合的,新的人机互交方式将会取代触控操作,就像触控操作在移动终端取代键盘操作一样。”

  “快于意者亏于行,甘于心者伤于性”,是黄欣qq签名上的一句话,黄欣一直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坚持学习。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