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全新的教学设备是否在“休眠”、信息化新型课堂是否得到了实践及推广。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自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全新的教学设备是否在“休眠”、信息化新型课堂是否得到了实践及推广。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第一,别让信息化教学设备处于“休眠”状态

  在政府及各项政策的促进下,各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全面提速,与此同时,来自基层教育部门的反馈显示,限于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少技术设备仍处于闲置或使用不足的状态。

  诚然,实现信息化教学决非仅仅依靠硬件系统而已,而是要将传统教育模式中“知识传授者”——教师,转变为“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样的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省市根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度组织开展、或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4月,该县与中国领先的教育科技企业好未来合作开展了教师培训活动。不少参与培训的老师表示:“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只有掌握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应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新型课堂

  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各学校要“以促进深度融合为核心,探索教育信息化手段”,并要“大力推广、深化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近期,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会议上又再一次强调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的内容。于是,一场依托信息化、大数据而展开的学习革命正在袭来。

  老师可以改变传统“填鸭式”授课模式,启用“引导、互动、激励、评价”授课模式吗?

  传统授课模式中,老师采用的是45分钟“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种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教育部最新要求所有中小学老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做好导学案,导学案必须要体现出“引导、互动、激励、评价”学生的详细过程,在此背景下, ”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课前一天,学生先观看老师录制的教学课件;上课当天,学生们在预习过的基础上直接发问,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变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以探究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们一起解决,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学习效果。

  在传统课堂中,能得到趣味性教学吗?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现在教学当中遇到比较突出的难题。运用趣味教辅课件或许是解决方法之一。来自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化一校的王宜辉老师分享了某教育集团出品的“礼花蛋”趣味教学视频与自己物理课堂融合的经验。“礼花蛋”是一系列教学娱乐视频,每集只有三分钟,却将理科知识点融会贯通,表现形式轻松有趣。王老师表示,“物理学科的知识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在传统的课堂中调动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我作为一名教师苦苦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刚开始接触到“礼花蛋”,是我的物理老师推荐给我的,《礼花蛋》用动漫的方式介绍数理化科学,形式新奇、有趣。看完后,我就决定将《礼花蛋》系列视频应用到我日常的教学课堂中,从而弥补和丰富我的教学内容。现在,包括我的同事、朋友和大学同学,都会选择自己的方法将礼花蛋课件运用到教学中去。

  归根结底,只有做到,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具的熟练应用、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及习惯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多丰富有趣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才能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相信,伴随着政府、学校、教育机构等各方努力,能够较快实现教学方法现代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扩充,将“教育信息化”真正落地。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