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着力点,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市域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深刻变革。目前,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得到长足发展,网络环境下师生教与学的能力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程度显著提升,一个优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威海市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着力点,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市域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各领域的深刻变革。目前,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得到长足发展,网络环境下师生教与学的能力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程度显著提升,一个优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一、构建有效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一)强化机制建设,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机制。从 2001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财政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的通知》、《威海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威海市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威海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称《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为全市教育信息化有序、科学、快速发展制定了明晰的路线图。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机制。从市、区政府层面,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经信委、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县教育局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统筹建设经费,指导教育信息化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的推广和应用。在学校层面,校长是信息化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指导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培训、应用工作。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对各市区党委、政府的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市政府与各市区政府签订的教育目标责任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年底进行全面考核,全市通报。对信息化考核的项目,每年都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科学设定。同时,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市区和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与管理、办公自动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考评结果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管理督导评估中,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的鲜明导向。

  按照文件规划,全市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按“分步实施,建用共进”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完成了校校通工程(2001--2003年)、班班通工程(2004--2006年)、网络升级改造及多媒体应用改造工程(2007--2009年)、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工程(2010-2012年)、三通两平台建设提高工程(2013--2015年)等六大工程。

  (二)持续加大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目标有效达成。

  近十年来,全市不断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在巩固强化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小学公用经费专项支出、教育税费专项支持等投资渠道的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还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调动中小学建设信息化的积极性:对完成计算机配置任务的学校,每台奖励500--1000元;对按时完成多媒体教室 建设任务的学校,每个教室奖励1万元;对完成录播教室建设任务的学校,每校奖励10万元等等。到目前,全市共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8.3亿元,及时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网络链路全部实现直连,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区应用平台及资源库框架建设全部完成,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人机比达到1:1,生机比分别达到9:1、9:1、8:1;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媒体化率达到97%,新建、改建2648个交互式白板多媒体教室,达到全市普通教室的52%(其余也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有119所学校建有全自动录播教室,占学校总数的57.5 %。其中环翠区和经技区所有中小学均建有一间录播教室,为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教师提升专业素质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数字化课程资源进一步优化。从2001年至今,全市通过电教费及自筹资金购置的软件和教学资源达到了1.1亿元。除此以外,各级教研中心通过建立审核机制、制定奖励政策、明确分工合作、实施动态管理等有效措施,由学科教研员负责组织全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名课程团队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一切优秀师资自主开发了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典型课例”“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总汇”等大量网上教育资源。由市级层面统筹建设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6311项目”,即自主开发6000节优秀学科课时视频,300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100项班级管理及心理辅导课程,100项特色校本课程,今年年底已完成项目的50%。资源建设与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显示了以应用为引领的发展指向。

  三是信息化服务于教育管理的功能进一步增强。着力构建电子政务、教研培训、招生考试、校园校车安全等四大平台,使之在系统内部能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体中小学校教职员工的办公桌、每间教室和校园重点部位,在系统外部能延伸到每一名学生家庭。到目前,已建成集网上通知、传阅、签收等功能于一体的内部办公系统;建成集网上填报志愿、网上阅卷、网上录取、网上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招生考试平台;建成集校车运营、学校食堂、校园重点区域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时校园安全监管平台,并将各学校重点区域3340个监控探头与110报警系统联网,24小时在线在网监控校园安全;正在改版升级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远程教学、家校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教研教学平台;正在建设完善集行政、财务、资产、人事、教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三通两平台”市级建设核心任务于明年完成。

  二、立足应用,不断创新,推动全市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发挥“五位一体”机构整合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001年威海市市、区两级教育业务部门相继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的教研室、教科所、教师进修学校、教学仪器站、电教馆等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了市、市区两级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形成了融科研、教研、培训、电化、信息网络为一体的集约、高效的教科研工作新模式,有利于直接指导学校和教师实践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鼓励广大教师科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评选奖励评价制度,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优质课评选与展示、优质课程资源评选与展示、年度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评选、课题申报与研究、全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以及教学能手与学科带头人评选、“四名工程”人选评选等各种教科研评选活动,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作为评选和推介的一项核心指标;同时建立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享用,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章节都有可供教师参考利用的资源,让教师从低层次、低效率的备课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