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和教育全球化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时代特征。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阶段。离开了网络这代人就无法正常生活,就像上一代离不开电力一样。

  当前我国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

  移动互联和教育全球化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时代特征。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阶段。离开了网络这代人就无法正常生活,就像上一代离不开电力一样。随着2009年初3G牌照的发放、2013年12月4G牌照的发放以及手机终端上网功能的不断完善,中国移动网民数量呈现飞速增长态势,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最大技术特点,其对人们沟通方式、交往结构的根本性作用,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互联网也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结构性影响,比较明显的有两点:

  一是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百年前掌握几本关键书籍的教师或学校,就可以居于权威地位,就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就可以坦然地立足于三尺讲台。但现在别说大学生,有时中小学生的知识来源之广,都令教育者吃惊。照本宣科、我讲你听的单向知识传播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受教育者了。

  二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尊严,是几千年中国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主体模式,但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包括互联网平等关系结构的影响,“弟子不必不如师”将会变成常态,教学相长也有了新的内涵。面对这一时代特征,我国高校只有顺应潮流,因势利导,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上升。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教育全球化的挑战,也是我国高校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但是问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投入也得到了更快的增长,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为数不少,可是为什么高等教育仍是社会发展中的洼地?我国高等教育进出口连年顺差,连续多年高居全球高等教育生源最大净输出国,并且这个势头还在逐年加大。诚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教育信息化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结构性变化,深入支撑教育教学过程,真正带来实质性的效益,值得我们思考。

  深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必要性

  1.外显信息化必要性

  所谓外显信息化是指面向外部的、起基础作用的教育信息化。国家长期重视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广播大学,到电视大学,再到网络学院,无不在及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网是我国较早建立的网络服务,应该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并不落后。现代高校没有网络基础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学生、教师和高校的管理团队都离不了网络服务,所以外显必要性应该说毋庸赘述。

  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代替黑板的课件和投影、代替作业本的电子邮件传递,也属于外显的信息化范畴,因为这些手段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教育的结构。甚至由于课件的方便传递,降低了师生交互的强度,尽管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可能降低了课堂效果。

  2.内容信息化必要性

  所谓内容信息化是指内在的、影响知识传播结构的教育信息化。2012年中国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的成立,展现了面向全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先进教育理念。2013年大规模在线课程(以下简称MOOC)的推广,倒逼了中国MOOC的起步。这些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参与教育结构变革的必要性,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时空隔离问题,本是信息技术能够带来的最实质作用。显然,缺少信息化的大学难以生存,但内容信息化不足,重事务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轻业务系统(如课程管理系统等教学系统),恐怕是我国整体高等教育水平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目标,内容信息化显得尤为必要。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