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他们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这个预判来自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家长们也许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现在家长们忙着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到孩子们25岁时,这些对应的工作可能早已消失。“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知识的生产与淘汰,正以十倍于过往的速度前进。全世界都在寻思,传统教育体系该如何教导下一代,去面对一个完全无法‘准备’的未来”。5月28日发布的《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如此写道。

  新的“学习典范”在哪?借助于新技术教给孩子“学”的责任,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未来有能力去创造新工作,这才是最“靠谱”的答案。5月28日,《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公布——技术走进学校,注入的是变革的力量。

  面对新技术来袭,课堂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报告显示,新技术正在影响上海基础教育的主要领域。

  1-2年内:无处不在的学习场

  【课堂实景】带着一台Pad(平板电脑),走进无线网络覆盖的教室,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跳出一段清晰的图像和声音:“请问以下哪只不是昆虫……”面对蝴蝶、蜘蛛、蜜蜂等数十张照片,学生开始饶有兴趣地查找并点击答案。这是杨浦区二师附小的师生们共同演绎的“创智云课堂”——小学科学类探究课“走进昆虫的世界”。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像玩游戏一样,在Pad屏幕上点出答案。老师还会使用“电子书架”、“专题网站”、“网络搜索”、“校园图书馆”等功能,带学生一起了解、熟悉昆虫,再进入“真假昆虫分类”测试。从“寻找昆虫”到“教师点评”,从“扩充阅读”到环保教育,这堂35分钟的课程,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

  杨浦区“创智云课堂”从2012年推出尝试,目前已在6所学校试点,涉及语文、数学、音乐等9门课程。

  云课堂搭建了两个平台——移动学习平台和移动教学平台。以教材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在云课堂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动画、练习学到更多的知识,作业也不枯燥,可以用口述录音来回答,也可以手写后拍照上传,只要证明自己会做就行。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因此而发生变化。

  云课堂就是无处不在的学习场。蓝皮书报告显示,在1至2年内,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环境的优化,云服务质量的提升,学习的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正在逐渐意识到可以在任何时候,和学习同伴保持连接,可以通过网络与更多的老师进行交流,更可以获得全世界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学生们都可以沟通,深化交流,可以接触到一个更充盈的世界。新技术影响着上海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3-4年内:学习游戏化将成趋势

  【课堂实景】今年初,北京育才学校一年级学生期末考试不再是传统的纸笔测试,而是做游戏。学生人手一张体验卡,可以尝试“把耳朵叫醒”、“蚂蚁搬家”、“分秒不差”等多个项目关卡,每通过一项体验,家长志愿者评委就会给孩子们几颗小星星,代表得分。

  实际上,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等地,“学习就像打游戏”已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实现。

  身为家长,你可能每天都想控制孩子趴在电脑前的时间,担心孩子今后沉迷电子游戏怎么办?但根据蓝皮书预测,“未来3-4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游戏和学习游戏出现”,“游戏化”将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趋势,由此,教育者需要正确看待电子游戏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价值。

  Algodoo是瑞典一家公司开发的仿真物理实验模拟游戏。在一个卡通平台上,学生可以用简单的绘图工具编辑各种实验场景。比如,通过设置齿轮、弹簧、铰链等元素,轻松掌握摩擦力、弹力等各种力的作用方式。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上传自己的实验作品,分享实验内容。

  在教育系统中,对游戏的认识也需改变。游戏会教学生一些课堂上无法传授的、参与社群生活的技能。研究表明,让孩子们玩上25分钟的合作类游戏,他们就会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并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25分钟。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还在鼓吹学生和游戏保持距离的老师们,今后将成为游戏的设计者。蓝皮书认为,通过游戏设计,教师将使学习者获得更有把握的成功。电子游戏在处理学生失败这一事实上会有一套独特的机制,失败了可以继续尝试,让学生始终在“闯关”的过程中保持对最终成功的希望。

  蓝皮书同时指出,在未来的3-4年间,通过收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产生的数据,分析计算数据的模型,教师可以发现信息和学习者之间的关联。这种学习分析技术将与学科紧密相连,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