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信息化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为我国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创造了信息化环境。回顾高校信息化发展二十年历程,是哪些因素一直驱动着信息化不断前行,各高校信息中心主任有着不同的见解。

  我国高校信息化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为我国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创造了信息化环境。回顾高校信息化发展二十年历程,是哪些因素一直驱动着信息化不断前行,各高校信息中心主任有着不同的见解。

  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袁红旗:信息化以需求为导向

  针对新疆师范大学而言,包括与新疆师范大学信息化应用水平接近的一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痛点是: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可落地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数字校园应用平台的选择困难、新技术(如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移动应用等)应用推广困难、信息化建设可持续资金支持的困难、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维护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性、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信息消费需求引导等方面。

  推动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是学校教育改革、内涵式发展等各项事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信息技术及应用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引领和推动等。具体因素诸如学校信息化相关政策、信息化建设领导力机制、相关资金保障机制、各业务单位对信息应用的总体需求以及师生总体信息素养等。最为关键的是学校针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领导力、IT运维队伍以及资金支持,只有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和变革为动力,再辅以贴合学校实际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顶层设计,并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和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总体水平就会有大的提升,反之则较为困难。

  北京建筑大学计信部副主任魏楚元:服务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永恒的驱动力

  与高校负责信息化的同仁们交流时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现在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并不是资金,也不缺少软硬件设备,真正缺少的是能把信息化推动起来的机制。信息化的实践受制于很多因素。最关键还在于高层对信息化的认识、理念与决心。要想获得主要领导的青睐与师生的关注,做好服务是前提。服务是本质工作,服务是立身之本,服务是信息化建设永恒的驱动力。

  那么,理想化的高校网络信息中心应该是什么样?在我看来,首先应有一个全校的信息化的决策咨询机构,专门为信息化建设过程重大事项做决策咨询、综合协调。决策咨询机构一定由校长挂帅,解决的是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单纯依靠网络信息中心显然无法完成这一职责。通常这个机构名为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信息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另外,网络信息中心内部结构上要有一支信息研发技术队伍和一支运维服务队伍,将技术研发与运维服务队伍分开建设,技术队伍是服务队伍的强大支撑,两支队伍各司其职,集中精力做好各自的工作,那么将会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保障与支撑。

  建立了规划、理顺了机制,网络信息中心真正能做的事情就是服务。我们认为,网络、系统、软件、硬件、技术,在用户的眼里,统统都是toolsandinterfaces(工具和接口),他们需要的就是serviceondemand(按需服务)。信息化的本质最终要落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服务,服务做得越好,越能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我从2008年开始接手这块工作,第一个推行的工作理念就是从抓服务入手。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建立有两校区各一支专职的运维服务队伍和两个服务大厅,成立了信息化服务中心,专门有人负责接听电话、记录、回访,学校任何一处网络、系统、或电脑出现的问题,师生只需一个电话,运维服务人员上门服务。通过这种及时、快捷、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常熟理工学院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先晓兵:信息化要完善管理与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和学生众多,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影响和改变教学与管理,如何提供完善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是现阶段最大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推动力。过去高校数字化校园学生规模小,教职工人员少,依赖人工解决,矛盾不突出,而随着高校的规模扩大,信息化的需求日益突出。同时信息化发展与移动互联应用发展的趋势,大家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在提高,普遍认为信息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因此,在信息化应用思想观念认识上的转变,对信息化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目前的建设应用模式还存在很大的误区,比如传统的业务系统划分是否正确、是否需要改革,以工作流为驱动的服务管理模式,打破业务部门界限的模式是否需要尝试?一方面,学校不可能有能力完全自主研发,同时人为划分出来的教务、学工、人事、科研这些业务系统,这样的划分方式对所有的学校是否适用还值得商榷。另一方面,企业并没有承担起创新的责任。政府也欠缺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目前制定的高校信息编码标准等标准是不够的。虽然高校各个业务系统各有各的需求和不同的模式,但政府部门可以和相关企业一起制定高校SOA架构的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标准,以及针对高校各类信息系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标准接口等,比如关于教务管理中的选课就可以规范出一些标准SOA架构接口,通过这些标准来约束规范厂家在建设这些业务系统时必须提供标准的SOA架构接口,如果能实现标准的推进建设,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推进将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此外,移动应用,对SOA的架构标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信息化的实践者,如何应用更好的模式或模型,也需要有相关的参考案例借鉴,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创新案例共享给大家,如教育信息化分会出版的高校信息化创新案例,就给大家提供了参考。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高校信息化实践与案例最后沉淀出新的模式和模型,让各高校有所借鉴,少走弯路,共同推进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杜军:需求驱动信息化进程

  推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哪些因素,一方面从学校的立场来看,服务师生的需求一直推进信息化前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必将给师生的教学与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会让师生更多、更全面地接触和了解到与信息化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管理需求的推动,学校现有管理流程复杂,很多业务工作依靠传统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会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同时各部门人员信息化水平与意识参差不齐,工作流程一旦改变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使用信息化手段改善管理模式是学校的迫切需求。过去的一年,我们部门也相继推出了迎新、离校系统以及后勤、财务系统,还开发了教育收费平台。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这些系统推出后,原来需要各个部门配合的工作现在分工明确,事务性工作大大减少,各个部门只需完成各自相应的工作,很轻松地就把学校原本需要大量联系沟通的工作解决了,信息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

  因此,从服务师生需求出发,提升学校管理效率,降低办学成本,都是信息化建设的长期驱动力。但是决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还是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目前我们学校已开始大规模进行教学信息化相关工作,如MOOC的建设。预计在管理信息化工作理顺后,未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将会转向教育教学这一主战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