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充分利用国家平台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需求,打造特色资源平台。目前,已有约2/3的省份初步建成了省级教育资源平台,正逐步实现与国家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广东,一个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后地方调研的首选地,总是意味着一种把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决心。就是在这里,在五羊奋进的广州,在4月春意盎然的花都,中国电信培训基地迎来了教育部2014年第一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的开班式。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开班式并讲话。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分市县教育局以及广东10多所高校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厅局长和校长们约18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共同探讨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举措,明确2014年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使今年教育信息化取得更大成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九成教学点能开设过去开不出来的国家课程

  以往,在安徽省皖南偏远山区的部分教学点,因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薄弱,开不齐国家规定课程,家长们纷纷把孩子转到镇上的学校上学,路程远、负担重,给家庭、学生都带去诸多不便。

  现如今,家长们又纷纷把孩子转回教学点。自从皖南山区探索“在线课堂”模式以后,县镇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互动方式直接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开不出的国家规定课程。很多家长表示,有了“在线课堂”,不用再把孩子转到远处的学校去上学了。

  这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效果的一个侧影。自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来,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已有5.86万个项目教学点完成设备招标,5.29万个教学点开出音乐、美术、英语等国家规定课程,超过项目教学点总数的90%。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教育信息化单列一章,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2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教育信息化作过重要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把教育信息化纳入相关规划中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第一次写入中央全会重要决议,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将教育信息化推向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正如教育部党组在专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时强调,要使教育信息化工作“成为当前最出彩的教育工作之一,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光辉里程碑”。

  全国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已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59%,50%以上的学校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已从2012年的60万个增加到600多万个;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具备为1万所学校、100万名教师和1000万名学生提供服务的能力;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1.5亿多名中小学生的 ”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华容模式”。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重要环节,必须以机制创新作为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为此,教育部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发挥企业等机构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形成社会各方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安排。教育部已经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多方参与”机制是近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创造的新机制。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与广东省教育厅签订合作协议,对学校宽带接入实行“三免费”政策:为未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免费提供4M的ADSL专线;在线路满足10M接入条件后免费升级至10M;所有接入学校前3年免费使用,3年后大中城市和珠三角地区学校执行每校每年200元的优惠资费标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全部免费使用。据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这种机制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发挥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与企业等机构专业化服务的优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期待着机制创新的春风幻化成绵绵细雨,滋润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茁壮成长,推动教育公平、提升质量,在关键时刻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出一把力气。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