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正、公开的同时,入学服务系统还能够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和分布,帮助教育部门提前调配教育资源做好入学服务……

  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正、公开的同时,入学服务系统还能够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和分布,帮助教育部门提前调配教育资源做好入学服务。     5月4日,记者为孩子办理从北京市西城区转回海淀区上初中的手续,在海淀区招生考试中心大厅,递上了相关手续,并填上孩子的入学ID号后,原来以为要等很长时间,没想到仅仅几分钟,一张标有孩子入学登记号和户口所在地可以派位的学校名单就打印出来,家长只需要在这些学校中选择序号,表明对派位学校的选择顺序即可。现场还有从朝阳转回海淀的家长,也有从外地转回北京的家长。这么多的需求,这么快的处理速度,没有数字化入学平台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正式上网运行。有孩子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所有北京家庭,今年都要在这个网站注册并如实填写入学信息。“这是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首次启用数字化平台”,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说,“在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程序公平的同时,这个平台还承担着促进北京基础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历史使命。”     渠道敞亮 插手过程必留痕     从5月1日到5月31日,符合北京入学条件的“幼升小”学龄儿童的家长,都要进入全市统一的小学入学服务系统注册并录入就学信息。“小升初”学龄儿童的信息将直接从 系统无缝对接,在两个系统之间不留时间差。     “这样的系统设计保证了所有家庭孩子的入学全过程都‘留下痕迹’,谁插手谁负责。”李奕表示。     计划管理 指导教育资源调配     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正、公开的同时,入学服务系统还能够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和分布,帮助教育部门提前调配教育资源做好入学服务。     记者了解到,2014年起,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由各区县根据入学需求的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     由于入学服务系统上,每个家庭只能选择一个区县入口登录,这就可以让区县提前获知本地的入学人口规模。平台登记尤其可以让区县摸清以往很难统计的流动人口入学需求,从而在家长登记后和学校开学前的时间里及时做好教育资源调配。     北京市教委要求,所有学校招生计划必须报市教委备案,学校无权擅自变更招生计划。在招生过程中,入学服务系统将实时显示学校计划数、已招生人数和剩余人数。如果登记人数超出学校备案计划数,系统将拒绝学校信息录入。     记者还了解到,数字平台的采用,让教育部门调配资源有了更为精确的指引。例如,在随迁子女入学需求集中的海淀、昌平等区县,提前掌握准确的入学需求规模,区县教委就能够及时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不同学校之间调配教室、师资,可以精确到区域入学需求集中的点上。     部门联动 汇聚教育管理合力     义务教育入学是牵动万千家庭的大事,单靠教育部门做好义务教育入学工作难免力不从心。数字入学平台的采用把入学信息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减轻了家长在不同部门之间奔波的辛劳,也使各个职能部门联动起来。     例如,随迁子女入学在北京需要具备5种证件。核发这些证件的部门包括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等。这些部门的证件核发信息也要在入学服务系统中登记,有效保证了随迁子女入学通过不同部门全流程的安全监控。     对于北京户籍家庭子女,家长在入学服务平台上登记的信息,将直接与北京市的户籍信息比对。如果家长填报了不实信息,将会影响孩子入学。     此外,入学信息登记的规则还能够更加严格地规范就近入学,缓解择校现象。例如,市教委要求一个家庭只能在一个区县登记,户籍就近和住址就近二选一,且孩子入学后将不允许跨区流动。这样的设计针对北京长期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进一步缩小了部分家庭非理性择校的空间。     李奕认为,北京推出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不只是要解决学生进入学校教育入口的问题,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和教育部门各管理系统的融合,将来教育部门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轨迹,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打通成长的个性化路径,实现教育系统内全学段不同学校之间对学生的接力培养。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