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近年来,省、市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要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新浪财经讯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集团总裁赵超在其上交的2014两会提案中指出,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代远程教育以及中小学网校等发展迅速,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还未能广泛应用,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的观念未能及时转变,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不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他建议,应该强化教学应用,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建议创新教学制度,探索教育信息化新模式。大胆尝试并推广导师制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现代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全国“两会”议案建议稿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赵 超
一、案由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近年来,省、市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要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案据
近年来,我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全市所有中学和85%的小学接入互联网,镇(办)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显著改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设施差异较大。目前,我市大部分学校信息化教育设施设备虽已在2005年进行了更新,但仍有一部分学校设备陈旧,运行困难,导致硬件设施参差不齐,从而制约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资源应用效率低。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代远程教育以及中小学网校等发展迅速,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还未能广泛应用,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的观念未能及时转变,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不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不足,对于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思想和技术上准备不充分,对于教学软硬件的驾驭能力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学校缺乏管理维护信息教育设施设备的人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使用浪费了信息教育资源。
三、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我市应该全面开展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培训,整合优质师资队伍,实现资源交流与共享,走出一条具有我市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缩小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差距,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实现市、县、学校教育信息数据网上交换互通,有力推动“双高双普”的全面实施,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快设施建设,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信息化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当前教育发展均衡的重点,通过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快,覆盖广,便于资源共享的特点,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使用相同设备,共享优质资源,交流学习。建议市财政加大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力度,各县(市、区)也要设立信息技术教育专款,深入实施“ ”工程,努力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广播等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投入,力争2015年前,全市所有镇(办)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建立网站,建成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教育与资源库,基本实现市、县、校教育信息数据网上交换。积极开发办公自动化、教育门户网站集群、安全管理等软件系统,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硬件差距。
(二)强化技术培训,提供教育信息化人才保障。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与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决定教育信息化推广与应用的关键,要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采用集中培训、网络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科学规划培训内容,跟踪检测培训效果,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重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动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与发展。同时,要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下功夫,加大对校长及学校管理层的信息化素养培训,通过培训班、专家讲座、网络远程学习等方式,建立起一支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了解教育信息化动态、能够有力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管理团队。
(三)强化教学应用,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合教育资源,做好教育信息化帮扶工作。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应用为准的理念,按照引领性和实用性原则建设,积累优质师资队伍,利用我市如实验中小学等一批优秀学校优势学科的优质资源,帮扶带动各县区名校、名师特色化建设,利用网络互动直拨、远程教研等方式开展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常性交流,促进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我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中小学新课程计划的急需,突出重点,加强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并逐步实现共享。
(五)创新教学制度,探索教育信息化新模式。大胆尝试并推广导师制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现代网络信息平台,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对于农村学校,可聘任市级优秀教师担任导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真正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健康发展。